小说创作技巧讨论稿(三)

上回主要讨论了故事线索的设计方式,有放射型有网络型,无论种种,书面上能表达的出来的东西都属于“有法”,而想要写出润物细无声的作品一定要达到“无法”,所谓无法即是将一切“法”内化之后的自然表达,想到达到这种境界,不二法门就是练习,在大量的练习中领悟,时间久了就可以庖丁解牛,就能极意自在。

按照我们的步骤,这次要讨论的主要问题是“人物”。

在上文末尾我放了个屁,说“人物”是小说的重中之重,有时甚至能决定一部小说的命运。

这绝非危言耸听,我们不妨回想一下自己看过的传世名作,凡你能想到的小说,第一个闯进你脑海的必是故事里那些性格分明的人物,而非整条故事线。

有些作品对人物的塑造非常成功,甚至于这样的故事人物在后世进行了翻版演化,不断衍生出新的作品,通俗的有《西游记》,有网友戏说吴承恩老人家几乎养活了半个影视圈,在中外严肃文学里也有很多经典人物,比如堂吉诃德,或如孔乙己,再是影视剧,老水浒里丁海峰饰演的武松,西游记里六小龄童饰演的孙悟空,丹尼尔饰演的哈利波特……

如果说一部作品里有可以无限活下去的元素,那有且只有人物,而我们回望滚滚历史时,能让牵引出我们一系列遐思的也是人物。

对于故事人物的重要仆就在此管看一二了,接下去具体讨论怎么塑造好一个人物。

我在设计一部小说的时候,通常会拉一个表格,将小说人物的一些必要元素列出来。

有人会问,就这样进入列的环节了吗?怎么列呢?

这是个极好的问题。

动笔即思考,表格会给你一个大纲思维,在梳理人物必要元素特点的时候你的脑子就开始创作了,有些东西要边做边想,千万不要觉得,我应该想完全再写,写小说不是写考场作文,不必那么谨慎,况且也很难想得完全。

我在设计人物的时候一般有这样几个基本元素:外貌、性格、主要经历及人物关系网。

首先说说外貌,这个外貌不要简单理解成美丑,而是一个人的整体气质和貌阅,当然我们可以在人物的长相上去赋予一些戏剧化、脸谱化的元素,让人物形象可以与故事线同频共振。当然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让人物的外貌与性格或内心世界形成一种强烈的反差,打破“相由心生”的传统审美标准,有时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至于外貌的具体设定方法,这个就因人而异了,我习惯写人的五官和微表情,所以对人物脸部特征会进行一些别有用心的设计,而且我主要写作方向是历史小说,历史人物的面部特征更容易描绘,比如胡须、发型等等。讲到这里就顺带推荐一下拙作《西京折狱簿》,本书于今年2月由微信读书出品,讲述了一个很精彩的故事。

再说说人物性格。人物性格这块建议要“知人论世”,也就是结合我们设定的故事背景、线索等去合理设定,这也符合人类的成长规律,一个人的性格必然与其经历相关,也会影响这个人往后的发展,在人物性格的设定里其实就已经隐含了一种“预叙”,暗示了人物结局。当然这里大家还是可以反其道而行,让懦弱的人最后强硬起来,让表面强硬的人最后软弱了下来,人的性格是非常复杂的,这里面有许多可写的东西。

那么人物性格具体怎么设定,或者具体怎么写呢?跟人物外貌不同,性格如果采用正面描写会显得很低级,比如小明是一个脾气不好的人,读者要获取的是,小明是怎么个脾气不好了,他们要的是“所以然”,因此在对人物性格的描述上,建议大家采取侧面描写的手法,这里还有一个重要的技巧要提一下,表现人物性格不要从大处着手,要从细微之处入手,也就是侧面描写跟细节描写结合起来。

下面我将人物外貌、性格这两块结合一下,通过自己的作品来给大家讲讲这两块在具体创作过程中到底怎么写。

例子1:

“二爷,你听说了吗?”

杜老九将视线转向身前高大的背影。

那人挽着高高的发髻,峰柱般指向青灰色的天空,鲜红抹额的两脚流水一样在结实的后项来回扫动着。

这是我新小说《成都府》里主人公赵当阳出场时的描写,镜头只给了一个背影,但在措辞上用了“高、峰柱、鲜红、结实”等略带正向情感色彩的词汇,给读者一个笼统感觉,保持了神秘。

而此人又的确是个内敛沉稳的人,所以先出背影更有效果。

例子2:

杜老九一怔,挑起左眉,露出底下森森然的眼窝,一道小指宽的旧伤疤自眉骨到左颧骨大喇喇地咧着。

“二爷这怕是没听明白兄弟的意思。”

“嗯?”

但在对人物“杜老九”的描写上,我就给了一个直接正面的镜头,因为这个人是个莽撞刚直的性格,但没给全,这点也要提一下,对于人物的描写要慢慢完善,而不要一口气全部写出来。

这本书主人公的正面镜头一直是到十万字左右时才出现。

例子3:

其人姿貌瑰伟,硬朗健瘦的脸孔宛似雕刻,两颊扎出荆棘一般的短髯,剑眉斜飞,神若猛虎,更有寒星似的眼里凝着一股说不出的凛冽,虽是武夫,却隐隐透着机锋内怀的谋士气质。

这就偏古典文学的写法了。

侧面和细节描写结合反应人物性格的写法这里也举个例子。

例子4:

哨兵道:“有诈,肯定是贼兵赚我开栅。”

“你这防线纸片一般,风都能吹烂,要来便来了,何必用诈。”

荔非守瑜并不慌张,慢慢地出了岗哨,命人打开栅门,七八个衣裳褴褛的唐军坐在地上大口喘着粗气。

即便如此,哨兵还是全神贯注地盯着泛道,以防万一。

这里对哨兵的描写就给了一句话和一个镜头,但明显能看出哨兵性格是比较谨慎的。

回到人物大纲这个话题上来,再聊聊人物经历和关系网的设定。

这两项其实很难在前期做完全,因为随着故事的展开,人物经历会越来越丰富,关系网也会越来越复杂,但我们可以初步设定一些,这块应该不需要我多讲,大家都能明白吧。

我重点说说具体创作怎么接入经历和关系网。

这里就要用到“插叙”了,一定要注意,插叙不能滥用,而要适时而用,也就是当人物悬念营造到位,再慢慢接入插叙来丰富人物形象,不要一到人物就给个插叙,要少而精。

关系网的创建中,一定要注意前后呼应,不要忽然冒出来一段关系,要有伏笔,在搭建新的人物关系时最好要有冲突,要有看点,比如小说《钦探》前面几章主人公朱抗与张绍祖的人物关系搭建,冲突就非常明显,也很精彩。

关于人物还有很多要讨论的话题,一下子聊不完,等下回再慢慢聊。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