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跳舞。最近重又捡起来,身体自然没有从前灵活了,为什么呢?
久不练矣。
半年前,也曾加入丁老师的成人舞蹈课,试图重启銹了的机器。上了几个月,终因时间冲突,放弃。大脑里却从没忘掉这事,总在想,跳舞是为了什么?怎样跳才好?
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当然跟视觉有关,如果舞姿看起来不美,跳它做啥?舞姿又因何而美?
也有人天天压腿,且学了很多动作,可跳舞仍然不美。看来,舞蹈的美跟功夫的关系不是成正比的。有的人跳的只是动作。可为什么有的人一跳就美呢?
也不见得是长相,甚至身材。看印度电影,一些舞者的身材真说不上多好,可是你被深深地吸引。当然,这长相身材俱佳,再加上舞得美,是人间极品了,如《宝莱坞之恋》里的二位美女。
可是为什么有人长得美身材也美,却不能令人怦然心动,目不转睛呢?为什么那么多的舞者仿佛都是活动的没有生气的雕塑呢?为什么她们可有可无呢?我在想。
很久都没想明白。
我继续问自己: 跳舞到底在跳什么?有一天想到: 跳舞是在表达自己。舞蹈是一种语言。既如此,舞者必然要有自己真的想要表达的内容。这内容以舞者的身体作为表达工具,展现在世人眼中。舞者必须真有话说才行。舞者必须真有情才行。
这个问题明确了之后,我又继续思考,怎样练习跳舞才好呢?跟老师跳,是一个办法,但有没有问题呢?有,能深入你心灵,了解你性格的好老师不算多。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 老师会按照批量化的方式训练动作。
有些基本动作是可以批量训练的,比如压腿踢腿仰卧起坐……可有些是无法批量训练的。如果一个老师总是要求学生做的一样,或者跟她一样,就麻烦了。学生很容易被量化。
其实,舞蹈是灵活的。想到这里,我豁然开朗。对于舞蹈爱好者来说,你的目标不是——标准,而是灵活。
只有灵活地运用自己的身体,你才能充分地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和情感,不论那是什么样人的生活内容,是喜悦,是爱恨,是痛苦,还是什么情感。
练习基本功的目的,也是使身体灵活,不要为了练功而练功。不要为了收集动作而收集动作。不要为了展示而展示。
想到这里,其他问题也解决了。那些无法打动人心扉的舞者,是在无心地模仿。这个世界,向来对原创者慷慨地张开臂膀,对于模仿者,只会耸耸肩,或者客套地鼓鼓掌。然而,多少舞者,都是在模仿,而不是创造呢?
日积月累地练习,动作能娴熟,可是,是否这些动作能成为艺术,得看舞者是否用心了。一个用心的舞者,能进入观者的心灵。
有一个十岁左右的小舞者,名叫鹤鸣,鹤鸣舞蹈时,我就有这种被吸进去的感受。
她的舞那么灵活,那么自然,一点也不做作,浑然天成,给人的感觉就像,她为舞而生,舞因她而活。
灵活二字,是舞蹈的生命,也是舞者与爱好者永远要追求的目标。灵活,不仅表现在动作,也表现在大脑中。一个僵化的大脑,指挥不动身体去创作舞之奇迹。
在灵活性上,我想,杨丽萍是最好的榜样。有了灵活,才有独创。别为了模仿他人而跳舞。模仿在学习跳舞或者其他技艺的过程中都是需要的,但是会模仿的人,还会问个为什么。为什么要这样跳?那么,我怎么跳?我为什么要这么跳?我想表达我的什么?我有想法吗?我有真情实感吗?
这么想的时候,舞蹈因融入了你自己,变得更有意思了,更有味道了。
我是个舞蹈爱好者,曾表演过印度舞、新疆舞、蒙古舞独舞以及现代舞(男女二人),代表大学参加过舞蹈节。在众多的舞蹈种类里,我最喜欢的是印度舞和芭蕾舞。它们截然不同,一个是如此富有生活气息,似乎你随时可以卷入进去;另一个是如此地唯美,高不可攀,难以企及。一个热情奔放,令你血脉偾张;一个优雅绝伦,让你屏住呼吸。不论是哪一种舞蹈,它们的灵活性都使人难忘,甚至终生难忘。
要想达到那种高度的灵活性,对于众多的舞者和爱好者来说,是不可能的,但是努力让身体跟随思想,让自己跳得更灵活是可能的。不加思考就跟随着别人盲目去动作,正是广场舞之可恨可厌的根本原因。
邓肯如果在一旁观看,定然会哈哈大笑,然后说: 这些人,都疯了吗?
我会告诉她: 这叫集体强迫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