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乃是小红红生日,24岁生日,两轮本命年,在奔三的路上,可是又近了一步。
按照往年习惯,必要凑齐九宫格,配以「she is 24」开头,来一条动态,可今年不敢了。
再来一轮本命年,实打实三字过半的人生。届时,我怕是不能自称一只小红红了吧,好听点是「一只大红红」,埋汰点便是「一只老红红」。
想到这,再则自拍麻烦,外加配文费劲,索性兴致全无,颇有铩羽而归之感。于是乎,什么动态都懒得发了。
突然发觉,长大可真无趣啊,工作生活亦如此!
下班路上,冷风料峭,骤雨初歇。话到心头,感伤如此,欲言又止,索性写吧。
毕竟,我们的24岁也只有这一次。
01
前天劳动节,欢欢姐戏谑:「每年的劳动节,我们可真的是在过劳动节。」
每年劳动节,都是在搬家中度过。收拾东西,搬东拿西,整理物品……一天下来,累到不想出声。
24岁,毕业两年,来上海两年,前两天,第三次搬家。
毕业那会儿,偏爱繁华地。彼时上班的地方,也是商场环绕,内环附近。为着上班近,在公司附近租了房。
靠近内环,出门便是LV大厦,另有各大商场。此般加持,房租之贵,无需多说。
那会的工资,独居一室,是住不起的,只能与同事合租。
那会住16楼,毗邻内环高架。刚搬过去,车水马龙,熙熙攘攘,深夜更是难以入眠。
外界太过热闹,内心如居幽谷,反而更加清冽,着实有点不习惯。
好在遇到了不错的欢儿姐,曾是同事,亦是室友,如今更是朋友。
合住一年,不曾争执,未有争吵。关于欢儿姐的记忆,是「同床共枕」一年,是共用厨具许久,更是一起追星的碎碎念。
共处繁华地,我们曾悻悻然:「出门就是LV大厦,这又有什么用呢?反正也买不起。」
24岁,不再拘泥于表面形式,开始懂得从需出发。
从繁华的长宁市区搬至安静的浦东小镇,曾有过别离的伤感,又怀抱新生活的期待。
从一圈冷峻高楼搬到这,颇有种逃离大都市的意味。
纵眼所望,芳草路、芳芯路、莲溪路、鹤沙路。所望之路,名字是文雅清新风,两旁是香樟林立。
环顾四周,极像放大版的「南康夜市街」。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富具烟火气息,一切应有尽有。
相比于共用一张床,来到这,可以独居一室,又是自带独卫,简直满心欢喜。
相比于零丁的肉片,来到这,16元便可吃到满是牛肉块的面,简直幸福溜起。
相比昂贵的LV,周遭的大商场,川流不息的高架桥,我更需要的,可能只是一张床,一张桌子,一把椅子,外加一个衣柜,洗澡不用排队。
有地儿睡觉,有柜子放衣服,能安静看书,舒服写东西。
如此,堪比一壶酒,足以慰风尘。
毕竟啊,外在的热闹,都不如内心的外放来得踏实安心。
唯一美中不足的,便是这里没有厨房做饭了,可真担心厨艺生疏啊!
02
24岁,不再沉溺于表面虚浮,开始注重内在涵养。
昨天上午,刘同学去面试。去了才知晓,对方是一家创业公司,想忽悠他去创业。
听到创业,不知怎地,眼前浮现的,尽是梦想。带着调侃的语气,我问刘同学:「对方有没有和你谈谈什么梦想啊?(自带笑cry)」
出乎意料,刘同学回答:
「没有,感觉读了博士的人就是有种不一样的感觉,就跟读了硕士跟本科有种不一样的感觉一样。对方2014年从上海交大毕业,谈话感觉很踏实。」
「我看了他的博士论文,做得挺好的,谈话都是很踏实的东西。」
关于读书,网上有个经典的段子。
儿子问爸爸:我为什么要读书?爸爸回答:我这么跟你说吧!
你读了书,喝这款茶的时候就会说:「此茶口感饱满纯正,入口即化圆润如诗,随之而来的是回味甘甜,茶汤橙黄透亮,幽香如兰,韵味十足,是茶中的佳品!」
而你没读书就会说:「卧槽,好喝!真TM的好喝!」
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
24岁,毕业两年,仍然要多读书啊。虽离群索居,内心仍要丰盈才是。
近段时间,动态更新极少。有人问我是不是太忙,其实不然,实则惊讶于自己的真实属性。
24岁,不再沉迷于社交软件,开始慢慢克制表达欲。
时至今日,我才真正发觉,24岁,愈发怯生,愈发不爱说话,愈发克制表达欲。
不再囿于表达欲的日子,闲时静听雨声,闹时驻足花开;夜时遥看星辰,醒时手触光影。
抛开忸怩的摆拍,丢掉寡淡的修图,撕弃矫作的文案。时光如同倾泻而出的老酸奶,绵密悠长,莫莫休休,荡荡悠悠。
03
五月出生,作为纯正的金牛宝宝,自带极矛盾的性格。
例如明明挺爱钱,却又物质欲极低。自诩欲望不超过存款时,便是最幸福之时。
例如明明敏感心纤细,却又略带文人性格。放荡不羁爱自由,洒脱与傲娇并存。
24岁,不再不分来由喝鸡汤,开始反感一些说教。
早些年,刘雯参加维秘,有人为黑而黑她,她在微博上反击,那句话我至今喜欢。
本人虚心接受,坚决不改。
酷啊,简直酷到骨子里,酷到没朋友。
与其说是说教,不如说是想法上的碰撞。
这就好比阳关道与独木桥,存在即是合理,但我们各走各的,谁也别企图要让对方臣服。否则啊,反手一句:「本人虚心接受,坚决不改。」
曾看过一篇文章:《第一份工作的意义是什么?》。
文章里说,第一份工作最大的意义在于帮你找到方向,选择一条最适合自己的道路,在工作中看到一个可期的未来,也许才是最重要的事。
你是什么样的人?你自己想要什么?
由此,24岁,最想对自己说,要把握住方向。否则,最终难逃此般遭遇:虽有成就之心,却无成果之实。
24岁,又如一张白纸,转了行,换了新工作。面对白纸,《解忧杂货铺》有言:
「面对一张白纸当然很伤脑筋,任何人都会不知所措。但是,不妨换一个角度思考,正因为是白纸,所以可以画任何地图,一切都在你自己手上。」
再借用一句周国平先生的话,以此结尾。
「每个人都睁着眼睛,但不等于每个人都在看世界,许多人几乎不用自己的眼睛看,他们只听别人说,他们看到的世界永远都是别人说的样子。」
24岁,人生是我们的,世界的样子,也希望是自己所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