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语文教学这条路上已然有四年了,可是每每面对一篇篇的文本,有时的我却是那么的头疼和无奈,常常感觉自己走在茫茫沙漠中找不到出去的路,焦急但又无可奈何。更觉这条路的艰辛与责任的重大,所以常常如饥似渴的向前辈请教,不管哪里有听课,我都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听去学,想着从那些老师那“偷”点东西回来,哪怕是一点点也好啊!但是现在的我脑袋清醒了,至少知道该如何去做,路口已然找到,剩下的大概就是去“修行”了吧?
5月14号至16号,新疆教育学院“国培计划(2015)”项目专家团队来到巴里坤县开展“送培、送教下乡”专题研讨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与工作室的其他三位年轻教师各上了一节研讨课,在专家的指导下,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以及在文本解析上的缺陷。乌鲁木齐市第四十八中学的郭建玉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堂精彩的优质课《猫》,在这节课中,郭老师仅仅只是抓住了作者对于养猫态度的两句话,耐心的点拨学生,指导学生学习和朗读的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循循善诱,如春风沐浴,随风入夜,润物无声之感。14号下午,两位专家帮我们四位年轻教师磨课,在磨课的过程中,真正是名师引路,收获无穷啊!王老师针对李召坤老师的《在沙漠的中心》,面对大段大段的心理独白的句子,切入点竟是三个带引号的句子,抓住这三个句子让学生找到相关心理描写的句子,指导学生朗读,以达到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人物思想情感的转变,第一次觉得原来语文还可以这样教,这与我平时所看到听到的讲法完全不同,新颖、有趣但又不会脱离文本,那一瞬间觉得自己需要学习的太多太多了。晚上我也认真整理了磨课后的教学设计,大脑中一遍遍的再现上课情境,希望以此可以走得快一点,进步的快一点。
在为期三天的学习中,体会深刻,打破了自己传统的一些教法,敢于取舍,大胆的放手让孩子去尝试,而进行方法的教导。在王老师讲《关于文本解读》,我深感羞愧,自己现在的茫然大部分来自自己读的专业书籍太少,接受新知识太慢,闭门造车,怎会有所成长,而我也真正明白了:
一、 在文本分析时,教师自己要先熟悉课文,在裸读的情况下,先行找出自己认为需要解决的问题,不能一味的依靠教参;
二、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始终抓住“读”这一重要的学习方法,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嘛,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教学生学习这类课文的技巧,指导朗读。在人物形象分析时,要主抓:1、人物性格化的语言
记叙文少不了要刻画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那就离不开人物性格化的语言,因此,在教学中应抓住人物性格化的语言,如七年级语文中《社戏》一课,它就运用了性格化的人物语言,刻画了六一公公、双喜、桂生等。比如,双喜说话:“是的,我们请客。我们当初还不要你的呢!你看,你把我的虾吓跑了。”一方面承认偷了豆,另一方面尽力掩饰转移话题,可见双喜的机灵和反应灵敏。
2.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记叙文的语言,有些是很富于表现力的,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往往能栩栩如生地描绘出鲜明的人物形象,揭示出事物的内在含义。在教学时要认真分析,分析得好,既可使学生具体真切地看到人物的鲜明形象,又可以使学生深刻领会这些词语的确切含义,提高运用语言的技巧。
3.含蓄而精辟的语言
记叙文的语言,有些是比较含蓄而精辟的。在进行教学时,要分析出它的“言外之意”,从而加深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表现方法。如鲁迅《故乡》的结尾:“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段文字非常含蓄精辟,它告诉人们:只空有希望,而不去奋斗追求,希望便无所谓有,如果始终不渝地奋斗、实践,希望便无所谓无。人们都满怀希望奋斗,就会迎来新生活,加深了文章的思想感染力。
4.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
我们知道,记叙文以记叙为主,描写为辅。但为了增强其感人的力量,作者往往在恰当的地方直接或间接地抒发感情,对叙述的人物和事件表示爱或憎的情感,对美好的事物注入满腔热情,以此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专家的耐心指导,我明白了在进行具体的教学工作中,不能生搬硬套,不能面面俱到,要把握重点,教那些学生不会的,弄不明白的,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学习技能。在这次活动中,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语文原来可以这样教,打破传统,打破常规,以一种新的方法走进课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一个年轻的语文人,我将会更加努力,在学习前辈的优秀经验的同时,也要自己琢磨出符合自己特色的教学之路,我深知,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路才能讲出语文的精彩,讲出语文人的自信!
巴里坤奎苏中学 马艳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