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身上有很多标签:90后大叔、毕业狗、迷茫的陀螺······我为这些标签感到焦虑、恐惧、不知所措,因为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猛然回头发现95后都已经进入职场、叱诧风云了。于是我开始拼命找实习,学习新技能,可无论我怎么努力,却依然找不到工作。是我觉悟的太晚了?可是不是有人说过:只要现在开始,任何时候都不晚吗?我把身边的人都当作案例回顾了一遍,在思考这到底为什么。
1
阿鹏是我的室友,从研究生入学的第一天起就在宿舍逼逼说自己的终极任务就是考公务员。我当时觉得他就是一个傻逼,既然你要考公务员干嘛还要考研,不光浪费父母血汗钱,很有可能老王就住在你女朋友家隔壁。
他告诉我们说:“拿一个更高的学历,会更好考一些”。所以,他每天除了上课之外的所有活动就是《英雄联盟》、《行测》、《申论》和各种变态的逻辑图形推理、鸡兔同笼问题。我们宿舍都一致认为他一定能考上,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并恳切地祈祷他不要变成一只老虎或者苍蝇。
可戏剧就发生昨天——国考报名的第四天。他伟大的梦想压根没给他实现的机会,胎死腹中——我们所读的专业莫名其妙地成了教育学,而国考的职位教育学招考压根特么的几乎没有。招教育学的他又不符合党员或者基层工作经历的要求。
然后,他抑郁了。我希望晚上的时候他不要抱着我哭,毕竟我新买的衣服价值600块呢。我想说:也许他并没有多喜欢公务员这份工作,如果喜欢为什么不提前去了解呢?
2
我姐来北京十年了。跟她一起来北京的人有的被父母劝说回老家了,有的在北京成了千万富翁。按照她对自己的评价:只是嫁了一个北京人,却依然没有实现财务自由,因为她买的最贵的一件衣服才800块钱。兜兜转转十年间,她很努力的想让自己不受制于钱,她做过护士、尝试过药代、卖过保健品,甚至差一点跟合伙人开一家私人医院。她不讨厌这样的工作可是也不喜欢。
最近,她辞职了,准备考国家医师资格证,做一个医生。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她喜欢的职业。但至少她已经跳离不开医务领域了。她辞职了,意味着她失业了。
3
前两天去参加校园招聘的面试,发现无论去哪儿,身边总有几个清华北大跟海归。后来聊天又发现他们有的已经拿到了好几个Offer了。
其中对一个北大的萌妹子印象尤其深刻。据说她投了上百份简历,参加了无数次面试,花费了无数的精力,已经成功拿到了好几家银行与企业的邀约了,对方要求她在一周内签两方协议。可是,最终她都一一拒绝了。
理由是:还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喜欢银行金融工作,也许后边会有更好的工作出现,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像我这种非985、211的院校小硕,内心真特么翻了无数个白眼。真的好想上去把她暴揍一顿。
可是,我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我——26岁,硕士,没有工作经验,正值秋招,在拼命的投简历,赶宣讲会,不停的参加笔试、面试,得到一个Offer又拒掉一个Offer,可我却不知道喜欢什么!你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