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这篇文章起源于我跟爱人的一段争吵,也起源于我回家后感受到父母对我的不放心。
01
以前很喜欢这句话:“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现在越听越觉得有问题。爱究竟是什么?我想这个问题大家是找不到最终答案的,可以称之为纪元难题。那既然从别人那里借鉴不来解答的经验,只能在自己身上找找了。可能爱这个答案就像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我们只能追寻自己心中的那份爱。针对过去发生的和刚刚发生的很多矛盾冲突,细致的分析产生的心理因素,即可以抚平内心的伤痕还能指导未来的生活。
02 自我为中心
在我看来,爱首先要满足的是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默契,不需要太多的言语,甚至只要几个小小的动作,就明白了对方的心。仿佛我们亲人之间都通过无形的锁链连接着,不仅记录着过去,而且影响着未来,在现实中看不到这条锁链,但是在我们的心中这个锁链比道路还要宽。
爱需要满足的第二个需要是:没有底线的付出和容忍。所谓付出就是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另一方身上,容忍就是能够自动忽略亲人的错误,甚至认为他的每一个动作都是正确的。
爱需要满足的第三个需要是: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工具属性,需要的时候求爱,不需要的时候不经营爱。对偶尔的没有合拍当成天大的事情,上升到爱与不爱的立场上。对另一半的要求太高。
爱需要满足的第四个需要是:感情中时刻掌握主动权,一种“说了算”的野望常常深深的埋藏在潜意识中,不论我们身处哪个社会角色,我们都渴望自己的话是金科玉律,常常幻想我们能够拥有王霸之气,陷入追求一种我是正确的错觉。
03 不完美才能发现美…
上面提到的那些需求,很多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产生的。这样的内心渴望是一种时刻被人理解、时刻被人支持和时刻被人服从的心态。
要明白对方并不是自己,所以我准备采取一种方法叫打折法,每一次,当自己出现希望别人理解自己时,把这种想法打折,把这种理解打一个两折到三折,我想着更能接近真实情况。完全的心有灵犀是不可能的,这是就像世界上没有任何两片相同的叶子一样的道理。打折法打出来的不是低效的生活质量,而是一种更好的心态。
要有容错之心。对人不能太苛刻,说的不仅仅是对别人的评价理解上,更多的是在思想的出发点上要基于一种宽松的状态,要有容错的机制,人不是机器,不会像机器一样那么精准,人犯错才能进步,这既是人类的悲哀,也是人类的幸运。记得小时候老师们总是说思想开小差,我想我们就要认可每一位亲人的思想现实是经常开小差儿的。就像波浪线一样,当我们觉得他们不好的时候,我们就告诉自己内心这时他们处于情绪低谷,我们应该等待情绪进去高点,我们更应该做的是拉他们一把。
避免追求一种“这是我的地盘必须听我的”心态。之前我认为问题出现的原因是亲人之间的界限不明显。其实仔细想来、从细处着手看:是我自己的界限太模糊了。我过多的要求别人理解我的想法,服从我的意志。这就是把自己的心理边界建设到别人的心理中心区域了。用简单点的话来说就是:固执和矫情。
固执:不断坚持自己内心想着或者希望的那条路一条路走到底,甚至必须达到穿越别人的心里边疆的效果。
矫情:如果念念不得就要有各种不好的表情和表现,常常叹气、有时沉默、很少争吵。
我想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我看到了你、你看到了我,但是我们彼此却因为一些事情而不能说话,无论内心有多少交谈的冲动,最后只能被自己的那堵又高又丑的墙阻挡在里面。
结语
其实我们的墙有时候真的很丑。但是这种丑未尝不是一种特色,只有接纳了丑才能发现美。只有觉知到自己的不完美,才能接纳别人的不完美。最后就能达到大家开心和心情通畅的效果。
期待看到每一座墙不一样的风景,这是上苍对我们的恩赐。用爱来欣赏不完美,最后我们会得到完美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