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实质上是个交易的过程,公司是买家,我们是商品。要把商品推销出去,第一步自然是找到买家。
谁是买家?买家在哪?如何让买家注意?这就是渠道篇需要解决的问题。
说到找工作,许多人第一想法是:不就是简历么,投个几百份,总有能中的。海投简历确实是个可行的办法,毕竟高射炮打蚊子也偶尔能有打中的,但问题是效率太低,浪费宝贵的求职时间。
周围见到的求职者,按照投简历的渠道大致可以分为这么三类:
2X求职者
2X求职者喜欢浪投,对于他们来说投简历是个体力活,常常在各大所搜引擎上不停地所搜各种职位,恨不得写个程序自动发简历。常常一口气几十上百封投出去,回复却寥寥无几。他们对这种失利的反应一般:什么?100封没有回应,下次来200封!
文艺求职者
文艺求职者其实并不文艺,他们往往不太看得起海投这种方式,在他们眼里,各种乱七八糟平台方上的招聘信息远没有豆瓣、人人、FB上的只言片语来得可靠。他们喜欢在社交媒体上寻找目标,希望能有人给一些内部消息、发布一些内部职位,让他们轻松过关。
靠谱求职者
靠谱求职者也不是生下来就是靠谱的,一般来说,大致在前面两个阶段碰过几次壁,求职者才会在这个方面逐渐成熟起来,开始寻找务实、高效的方法。分享几个非常管用的求职渠道。
求职中介。与中国中介市场的混乱不同,英国的中介市场成熟且繁杂。成熟意味着如果能利用好,这个平台能给你非常大的助力,繁杂则意味着在使用前你需要看看说明书,不然很难玩得转。(英国求职中介内容较多,打算单开一篇来谈)
学校资源。每个学校大多会有自己的招聘资源库,类似于Career Service等,这些招聘资源相较于外部招聘信息都属于优质资源,而企业愿意将招聘信息放到你所在的学校也意味着对你所在学校的学生感兴趣,这时投出简历成功率大大提高。据不完全统计,回复率能超海投50%以上。
校友资源。校友资源的使用要点并不在于认识本系的学长学姐,这属于非常小范围的利用。高效的利用需要借助LinkedIn,上面一般列出了校友所在行业和所在公司,如果方向合适,大可礼貌地要求对方推荐。英国公司普遍有推荐奖励制度,而且奖金额度不菲,这使得推荐校友成为三方共赢的选择,一般来讲对于校友,大家都乐于推荐。
想成为靠谱的求职者,多动脑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