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似乎是“大猪蹄子”乾隆皇帝又一次红火的一年,《延禧攻略》《如懿传》再一次把这一位帝王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因而最近也对这段历史重拾兴趣。在西单书店里看到一本书写乾隆朝的《饥饿的盛世》,一下子便吸引了我,一方面是因为今年“大猪蹄子”比较红火;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曾经在看到过关于“康乾盛世”的一些讨论,“饥饿”与“盛世”这本来不应该同时出现的场景竟然放在了一起;还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曾数读二月河“帝王三部曲”,对于这段历史还是想更多了解一下。于是找到了这本书的kindle版本,借着出差和大游在飞机上的时间,读完了这本书。
简单来说,这本书写了对乾隆皇帝整个朝代各种表现的分析,有写他前期的励精图治,也有写他后期的奢靡昏聩,有写他对国内统治手段的炉火纯青,也有写他对西方世界变化的盲目自大。虽然书中不乏主观臆测之思想活动,整体看也是对乾隆帝的肯定多余否定,但总的来讲,还是比较值得一读的,并能够从中收获一些思考。
今天不想对乾隆朝做一个整体的评论,因为所涉甚多,这里只选其中一个小小的点,来讲讲对于这个小点的一点点的思考。这一点就是从乾隆皇帝在乾隆十三年前后对于官场的态度和治理方式的转变所引发的关于管理的一点思考。
众所周知,乾隆帝的父亲,“四爷”雍正皇帝在历史上的形象不佳,写他是“抄家皇帝”“冷面王”,写他对官员寡恩刻薄,整个大清的官僚体系战战兢兢地度过了十三年。于是,当乾隆皇帝即位的时候,采取“以宽为政”的治理策略,迅速赢得整个官僚体系的支持,稳固了皇位,似乎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雍正施政是失败的。
然鹅,乾隆十三年之后,乾隆帝借着富察皇后病逝的契机,以在葬礼中对先皇后不敬为理由开始,大力整顿吏治(这一段故事在《延禧攻略》中也有体现),并一步步重新走回雍正帝的严苛道路中,不过乾隆皇帝因为开始时的宽仁形象和后期治理时的高超手段,并没有给他带来更多类似于雍正的恶劣评价。
乾隆帝即位之初采取“以宽为政”,一方面是因为巩固帝位所需,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当时的他确实也反感雍正的严苛,希图以圣祖康熙为模范,用宽仁治国,而后却慢慢重回雍正轨道,这中间到底出现了怎样的管理问题呢?
康熙帝晚年倦政,加之“九王夺嫡”异常惨烈,整个官僚系统弛废弥久,说此时的康熙帝宽仁为政,不如说他因年老,已经不能用强硬手腕来扭转整个局势,更怕自己不得善终而不得已放纵儿子们和整个官僚体系。所以当雍正帝接手的时候,整个帝国处于全面糜烂的一个局面,因此他只能使用强硬手段,大刀阔斧整顿吏治。十三年的时间挽救了整个帝国,国家财政收入有了飞跃式的发展。
有人说,其实“康乾盛世”是“雍正盛世”,乾隆只是沾了父亲的光,做了享乐皇帝而已。这当然又是对雍正的过度崇拜了。从这个评价中,也能感受到,雍正皇帝用强硬严苛的手腕整顿吏治,推行新政,确实是对国家来讲是正确的道路。但是也可能是他对自己能否长寿并不自信,在推行各种政策时都极为迅速,并切不近人情,“摊丁入亩”“士绅一体纳粮”等政策导致他得罪了全天下的读书人和士绅阶层。虽有利于国家,但这在当时便不被世人理解,甚至不被自己的继位人所理解,也给自己留下了极为不好的历史形象。
于是乾隆皇帝继位伊始便决定“以宽为政”,对于欠债的官员,不那么索命似地追比,对于秋决犯人,也大多给予宽大,对雍正朝的一些文字狱也改从轻处置。因为从小接受的儒家教育、祖父康熙给予自己的宽仁印象以及父亲雍正得罪全天下人的教训都让他感觉“以宽为政”便能将国家治理好,人人德沐天恩,又从小受圣人教化,整个官僚体系必然都会走向“人人向善”的轨道中。
然鹅事实很快打脸,他渐渐发现,他松一尺,下面人就松一丈,他不去追究官僚的一些过失,便会被更多的官员所效仿,他不去严惩贪污,贪污便会愈发猖獗,似乎永远不会人人向善,反而是人人都去占尽可能多的便宜,甚至到危及统治合法性的程度也不自知,似乎整个国家就是爱新觉罗弘历一个人的,其他所有人从不以国为家,能为自己捞一点就捞一点……于是他愤怒了,加之心爱的富察皇后的离世,他终于爆发,并从此走上雍正曾经的道路,并用更加严厉的手段地控制起整个官僚系统和整个帝国。
现在的我们用上帝视角来看,乾隆皇帝时期的中国和两千年来的中国没什么两样,乾隆皇帝的治国手段也和所有的封建帝王毫无二致。两千年来,老百姓就期盼能有明君降世,能够太平昌盛……
其实这都是“人治”所带来的弊端。人治社会从来都只是依靠这统治者一个人的喜怒哀乐,遇到贤明的皇帝,就会太平十几年。然而很多时候贤明和昏聩都在一个皇帝的一念之间,就像唐玄宗,就像乾隆帝,前期的贤明和后期的昏聩都在一个人身上出现,于是整个国家随之从昌盛走向没落,从没有人想过能够用具体的管理制度来保证整个国家的正常运行,不会因某一个皇帝的贤明或者昏聩就让整个国家为之付出代价。
因此说,为了防止“人治”的不确定性,那就要确立“法治”的制度,并保证其能够有效运行。于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需要所有人都能够明确并以此为准则。治国如此,治军如此,放在现代社会,管理公司、管理组织都是如此。凡有管理,无不应如此。
从康熙帝的“宽”雍正帝的“严”,到乾隆帝的由“宽”到“严”的整个过程中,我们也要吸取其教训。在管理中,不近人情的过于严厉,容易引发不满和反抗,过于宽纵,也容易引起懒惰和弛废。因此在制定制度的时候,广泛听取意见,制定出合理的管理规则,做到“宽严相济”,人人才会愿意遵守也愿意维护其有效运行,从而做到真正的“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