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心外科医生家属,我最大的优点就是特懂事。
懂事当然也不是一天炼成的,谁还不曾经是个傲娇的小公举呢?只能说纯属意外,用李宗盛的话来说,是“我这一生涓滴意念,侥幸汇成了河”。
曾几何时,我也是个娇滴滴的弱女子,迎风流泪,对月伤怀。可是长年累月,一抬头就看到电脑屏幕上一颗鲜血淋漓的心脏,砰砰地活蹦乱跳,那可真是......猝不及防。就问你意不意外,惊不惊喜?心胸外科大夫白天掏心掏肺的还不过瘾,晚上接着看手术视频还是那么津津有味。从一开始的“哎呀,吓死宝宝了”逐渐到泰然自若,到现在的还能搭上几句话。怎么说呢,骨肉相连、小心肝儿啥的串串,啃起来照样倍儿香。
别以为心外医生天不怕地不怕,他们就怕ICU来电话。白天穿着白大褂一个个精神抖擞的,下了手术台,立刻变身24小时待机的售后客服。铃声一响,如何从医生的表情包和第一个“喂”辨别是来电是医院短号还是普通电话,这基本属于心外医生家属入门级别的测试了。进阶版的则是细分到来电是ICU的还是普通病房的,语音语调的微妙拿捏,语句停顿的分寸感,没有十年八年的训练是断断升不了级的。总有一些病人家属普通话实在太普通,如何分辨来自全省各地个别省外病人的口音,翻译给那位普通话也很普通、半天听不明白的心外科医生听,则显示了本家属多年语文英语老师的功力了。
夜深人静,午夜凶铃忽然响起,被贞子,不,被ICU护士MM支配的恐惧袭来。当你比医生先醒,如何踹醒医生又不惊动娃,正是显示身手的好时候。还得提醒人家,最好是扒拉扒拉头发再冲去医院,咱住得离医院最近,省下的时间还不就为了搞点形象工程?
24小时在线的医生,往往在家是隐身的爸爸,云伴侣。人家那手,是二尖瓣三尖瓣换瓣、心脏移植的手,用来杀鸡宰鸭、洗衣打扫的,确实不太合适。同样是使刀,给儿子剃个头,全家都嫌弃。得了,术业有专攻,那50块大洋也是省不了。
嗯嗯,家长群里的信息,我看我回复就行,你安心手术。亲子活动我一拖二吧,你安心科研。(说到临床科研一把抓的事,我得另写一篇。)比如那天团团圆圆同时家长会,虽然之前某医生信誓旦旦地说这回能参加一个,六点钟还是准时打电话告诉有个急诊手术要上。这样我就放心了,大不了就是楼上楼下我赶场尬戏,没事我戏多,你安心手术,省得万一真来了还得打电话问我女儿在几班,大家都挺尴尬的对吧?
人命关天,我还能说啥。说啥都显得我特别不懂事对吧?岁月如刀,刀刀催人老。医生如包,包治百病,治好了我的矫情,什么公主病,不存在的。治好了我的忧伤,什么抑郁症,没那个时间。
心外科医生是不是都是好医生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说,家属反正都是好家属,脱离了作天作地的低级趣味,摒弃了小里小气的一己私念,在革命道路上一往无前,披荆斩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