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的逻辑一直是相关性。
近两百年来,西方的逻辑是因果律。
大数据时代不讲因果律,只讲相关性。
NLP的前提假设之一: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中国人虽然一直讲的是道理,按照西方的科学逻辑,中国的道理都是站不住脚的,比如儒家,比如易经,比如中医,按照现代的科学逻辑,都有点似是而非,甚至被定义为伪科学。
西方近代科学一切都要讲标准的逻辑,这套逻辑最核心的就是因果律,分解下来就是归纳和演绎,大数据的相关论其实就是归纳法,而演绎法就是标准的因果律。
中国的传统文化更多的是讲相关性,而不是因果律,比如三岁看到大七岁看到老,比如上善若水,比如酸儿辣女……
老祖宗的道理,很多很有用,但是不合逻辑不科学。年龄越大越发现,这些道理很多是真的有效果,但真的不合科学逻辑。
近几年,因为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进步,所有大的科学家跟企业家,都认为下一个趋势必然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基础就是大数据,大数据时代的逻辑就是不讲因果,只讲相关性,其实世界上大多数事情都是复杂的原因,很难找到单一的因果,为了简化我们的生活,我们更愿意去相信有单一的逻辑关系,而在很多小的领域,确实单一的因果是有作用的。
量子物理的测不准定律,相对论的质量能量转换,这些前沿的科学,都早已证实了,单一的因果律的局限性,只不过这些跟我们平常人的生活相差甚远,但是大数据和云计算,让我们每个人每天的生活都置身其中,就不得不去考虑。
大数据时代的相关性逻辑,跟中国的传统逻辑体系,几乎一模一样,中国人骨子里的底层逻辑就是如此,过去两百年,一直在学习西方的科学逻辑,虽然大脑皮层,使认同科学,但是骨子里还是中国的传统逻辑。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中国的数据基数本来就大,全球大数据的顶尖科学家与企业家,中国占掉了一大半。再加上中国人传统的思维与哲学体系,与大数据时代的思维无缝对接,可以预见,下一个时代,必定是中国人的时代。
出书训练营 第49天 邢大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