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这个词,如今想起来依然温暖。
很久以前,看过一个故事,姐姐为了保护弟弟的安全,被一群男人轮奸。弟弟一边跑着追姐姐一边口中喊着:姐姐,姐姐。
顾城的诗歌也有一篇是写姐姐。
世界上有一种温情是关于姐姐。
很小的时候,我并不想做姐姐,而是想有一个哥哥,在现实中,家庭人口结构却是我和弟弟。
所以,每每闯祸,首当其冲受到父母责骂,我都会在心里恨自己作为姐姐。一般,父亲母亲从不责怪弟弟。这其中的缘故总是因为我比弟弟年长两岁。即便有时候是因为弟弟无理取闹闯祸。
当所有的姐姐结了婚,她们多半庆幸终于摆脱了这个拖油瓶。那是一种失落的解脱感,在这之前,姐姐们永远是最大的,最懂事的,她们其实宁愿自己不懂事。
父母对姐姐的责备其实无形中增加了她们的责任感。反而使弟弟们缺少责任意识,缺乏一种主动关怀他人的精神。弟弟要比姐姐更加以自我为中心。
姐姐看似做了十多年或者二十年的姐姐,实际上做了一生。她会主动将丈夫当成弟弟,在意识深处,不能自己的这样做着,而她们自己很难意识到是这样。那种承担责任的意识终其一生。
姐姐一般会更懂得为他人着想。而弟弟却要少做很多。姐姐的精神意味着牺牲自我。所以,当一个男人娶了一个姐姐做妻子,那他要承担相对比之下更少离婚的风险。姐姐的忍耐力总是会超过弟弟。她更包容,也更加体贴入微。因为她从小被灌输一种思想:你要让着弟弟。
这是一种牺牲精神的培养。牺牲自己所拥有的去成全他人。
而弟弟在生活中则会较多的成为那个“己所不欲,施于他人”的人。他们是被宠爱者,较少能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反思能力或许要更弱。这种弱化是后天培养而出,是以姐姐反思能力强化为天秤两级的。所以,在姐弟关系中,他们的性格常常形成互补趋势。如果有一方向下,另一方必然向上。
我见过为数较多的姐姐,总是会在成年结婚以后还给弟弟给予无限的关爱。而弟弟结婚以后却更少对姐姐的照应。
这种关系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姐姐看到弟弟的女朋友会更多的喜欢,有那种亲近。对于弟弟刚出生的孩子总是疼爱有加,而弟弟却大多数时候对姐姐的孩子内心深处是淡漠的。
姐姐的爱又持续下来了。
结婚后,姐姐总是会从经济上接济弟弟,即使自己也很贫穷。而相反换成弟弟,他们要更少这么做。
作为姐姐,她们一生都是将弟弟当做小孩。即使这个小孩已经做了爷爷,他依然是她心中的小孩。
我从前尚未意识有一个姐姐的幸福。而成婚以后,周先生的姐姐终于成了我的姐姐,这一个姐姐却胜过千万个姐姐。
生活处处收到她无微不至的关怀,那时候,她毕竟也已经成家,有了孩子,经济上一如既往的接济我。每次,收了她的钱,我很抱歉。她却说,没什么,应该的。
这种应该的,究竟其实也是不应该。作为姐姐,她一直以为自己有这样的责任。她也将对弟弟的爱持续到弟弟妻子的身上,又持续到孩子身上。
生完孩子,我得到姐姐的全心全意照顾。那时候,我仍然躺在床上不能动,却不知这一生何时能够还清这份感情。
这是因为姐姐遇到了姐姐。
她们总是有舍弃的勇气,却没有理所当然接受的习惯。姐姐也是这样,每次送她东西她觉得破费了。而当她成倍给我时却从不觉得如此。
奶奶以前常常告诉我,一个姐姐半个母亲。而今看来果真如此。
那时候物质极度匮乏。母亲常常带着一群儿女。而那个最大的姐姐往往要替母亲肩负起半个助手的责任。甚至还要哺乳那个最小的孩子。
我的母亲便是这样一个孩子。大她十八岁的大姨曾哺乳她整整两年。
姐姐到底意味着怎样的情感。在有些家庭,长女承担的责任很重。
而那种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思想,使得姐姐对自己的认识也总带着一种自卑的心理。
也有一些家庭责备犯错误的孩子时会告诉她,你是女孩,你弟弟是男孩!
这在中国,大概对于姐姐来说是一个永远的痛。她们一生也不明白,只是付出着。
我的姐姐,我感谢她。有一种幸福叫做你有一个姐姐。除了父母妻子儿女爱你,千万不要忘记你还有一个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