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半月板里,女主角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女政治家宣太后,秦惠文王之妾,昭襄王之母芈八子。其中,八子是她嫁到秦宫时的封号,而她的名字在史书上是查证不到的。半月板里说的月这个字其实是来自于一块并不清晰的砖瓦,大约依稀可见一个神似月的字。
在这里科普一下战国时期姓和氏的问题,在大秦帝国三里其实也是在姓氏上犯了明显错误的。芈八子是楚国芈姓的,她的氏族根据后期她举荐母族的向寿为楚国丞相一事可推测是向氏。在楚国,芈姓是大姓,大到什么程度呢,楚国的国君是芈姓熊氏,比如楚怀王熊槐,楚国著名的左徒屈原是芈姓屈氏,所以在大秦帝国这部剧里,大家一直称其为芈原,这也是可以的。在秦国,国君是嬴姓赵氏,而赵国也是赵氏,所以秦赵同宗,故而秦赵王族是不通婚(这里注意下,始皇帝的母亲只是赵国的一个舞姬,所以其实影响不大),这点在《大秦帝国三》里提到过,是在宣太后帮昭襄王选后的时候一段揶揄之词,但是在前面登基的时候,昭襄王说自己是嬴氏,这里显然是不妥的。
既然芈八子只是芈姓的一员,而并非熊氏,所以半月板里称她是皇族公主一事就是无中生有,纯粹是抬高她的位置。而且至于她在入秦宫前和楚王室有没有什么瓜葛也是说不清道不明之事,毕竟在她回国争位,平定季军之乱前,她在史料里只是有记载说是惠文王的八子而已,甚至连出生年份都不清楚,只能根据逝世的时间和大概年纪推测。其实春秋战国因为时间久远,加上后来一次焚书坑儒,史料是缺失很厉害的,甚至于像昭襄王那个嫁到燕国为易后的姐妹,以及他的女儿的名字都是彻底丢失,一点信息都没有。故而,对于一个很可能是出身并不显赫,只是芈姓大族中籍籍无名的一员的芈八子来说,出生时间被忘却,在中年之前一点记录也没有绝对是正常的。
还有就是半月板里设定的初恋黄歇,历史上确实有这么一位出名的春申君黄歇,也确实是后来权倾朝野,只不过他是在怀王末期才刚上来的小萌新,在顷襄王时期还没多少功绩,一直到陪同后来的考烈王公子完质于秦,并且在顷襄王过世后助其登顶王位,才算是成了楚国权势滔天者,这些会在后面细说。所以芈八子和黄歇有没有见过面还是个问题,而且黄歇和昭襄王都至少是父子辈的样子,如果有见面,也只能是青梅煮酒,而非青梅竹马。
还有就是和芈八子关系密切的另一位王——义渠骇。史料上是记载,义渠骇在惠文王时期就比较活跃,一直和秦国过不去,还在犀首公孙衍合纵伐秦的时候突袭秦国。后来臣服于秦,在昭襄王继位的时候前朝贺,此时宣太后与其私通,甚至有了两个孩子。不过结合后期宣太后将其诱杀于甘泉宫,加上宣太后一贯的铁血手腕,不下于男子的忍耐和气魄,很难不让人猜想,这次所谓的私通,或许没多少情义在其中,更多的只是一场几十年窃国之举的开端,一切只是为了自己的儿子能坐稳王位,秦国可以傲立群雄。这一段在半月板里掺杂了太多所谓儿女情长,在大秦帝国里又是干脆将两人见面时间提前,私生子也成了大昭襄王不少的芈琰。两端剧里的演绎都不是太到位,但是相对来说,大秦帝国在后期诱杀的部分表现的比较合乎情理。
除了这两位,芈八子还有一件比较出名的事情,就是在韩国使臣前当堂公然讲黄段子,虽然这事一直是为后世不少人所不齿,但是宣太后话糙理不糙,去除那些有伤大雅的外壳,探究内里,这绝对是展现出了她作为一名杰出女政治家的手腕。而相对来说,在季军之乱中落败的惠文后和公子壮就明显逊色太多,我猜想这也是当时虽然秦国朝堂里大多数人不认可昭襄王,但是在朝中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宗族元老严君会站在昭襄王母子一边的原因——毕竟一位政治眼光那样锐利长远,手腕果断决绝的母亲一定可以带出优秀的铁血君王,这也正是秦国一直所期盼的。
宣太后虽然在秦国执政长达40年(有说法是39年,也有说是41年,这点不是太好考证,所以只能取约数),和后期吕后、慈禧不同,她并没有完全架空儿子,也没有唯亲是用,她最亲近的两个弟弟——华阳君和穰侯都是切切实实的昭襄王前期所依仗的肱骨之臣皆为军功磊磊,出将入相的大才。在她执掌秦国的40年时间里,秦国从最初季军之乱的混乱中迅速回过神来,在伐交伐谋中,渐渐消弱了实力强盛的韩魏,甚至把韩国恐吓到了“以地侍秦”的地步,后期又有白起攻占楚国鄢郢之地,设为南郡,苏秦死间,借秦国之力几乎灭了齐国。几十年纵横捭阖中,秦国成了其他诸侯国不敢小觑、各重防备的大国。
若说人性的缺陷,于宣太后而言,可能就是晚年的恋权,以至于最后是被自己儿子废了。这段在大秦帝国里被改编得比较柔和,宣太后为了不让儿子弟弟为难,尤其是为了帮助昭襄王放心去料理贪欲太过的弟弟,选择了绝食而亡,这笔将宣太后升华到了一定高度。不过即使是正史中那般,因为恋权而被废,也不影响她形象,毕竟太后年老,握惯了权势的双手总是鲜血淋淋的,临近生命尽头的时候便会更加惧怕报复,所以迟迟不愿撒手,要用紧握权势来给自己安全感,清末的慈禧便是这样,这是人性,也让史书里的芈八子更加饱满,像个活生生的人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