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后,找到人生的意义,用对这三招就够了

你是否会问“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我曾常问这个问题,虽然至今没有找到最真切的答案,却在这些年的摸爬滚打中,摸清一套破局心法——人生在世,无论世界如何变幻,把自己养得心宽体胖才是最大的意义

职业转型近一年来,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人们忙碌着,内心却空虚着;人们追求着自由,行为却闭塞着;人们想要成长,却不想学习;人们想要突破,却又害怕付出……

矛盾、焦虑,找不到出口。

越是这样的时候,越不要乱动,做好以下三件事,保护好自己才是意义所在

一、放下盔甲,轻装上阵

成年人的世界,就是越努力证明自己很“行”,越暴露灵魂的千疮百孔。

曾经我最害怕的一件事就是听到别人说我“不行”。

刚踏进社会工作的时候,因为领导说我稿子写得不好,我每天写稿子写到凌晨,半年以后不仅能独立负责项目,还能带着公司新人写稿。

看上去很有成就感,其实内心并不满足,还想要更好。

胃痛的时候经常问自己:值得吗?有意义吗?

每次跑步的时候,都不停的想:如果我什么都不是,什么都不会,就像一张白纸,会怎样呢?

没有答案,只能亲身尝试。

抱持着这样的心态,我变得更谦卑。不再是给新人讲稿子怎么写,而是问他们对稿子的想法,意外的工作进行得更加顺畅,我还跟他们了解到更多当下的新鲜趣事,还学会了用PS修图。

一段时间下来,不仅同事关系更融洽,学到了很多新东西,自己也不再那么紧绷,工作轻松多了。

承认自己“不行”,并不是“认输”,而是给成长腾出了空间。

二、走进森林,洗涤心灵

长时间死宅,会让自己变成焦虑的困兽,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让自己的状态越来越差。

很多时候“拯救”自己最有用的一招,就是“走出去”。

离开公司前的那段时间,公司宣布经营不善,全员降薪。

我拿着喝稀饭的钱,每天想下一顿吃什么。突然一念升起,想放下这些,不管不顾走出去。

我每周天都去爬山、徒步,即使只有一个人,也会风雨无阻。

在森林里,在大山中,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汽车的鸣笛,没有车尾气的污染,听到的都是鸟啼虫鸣,呼吸到的每一口空气都带着新鲜的气息。

回到公司,一边做好手边的事,一边镇静的另谋出路。

人生除了生死,其他都没有什么大不了。

三、大量读书,提升心力

回顾前半生,我做的最正确的一件事,就是一直在读书。很多时候会觉得读完一本书也没记住什么,感觉像没什么用似的。

放心,并不是没有用。它一定会在某个时候,成为你身体的一部分,让你“腹有诗书气自华”,它也会成为你认知跃迁的踏板。

我最开始稿子写不好的时候,就是用大量读书让自己在最艰难的时候看见光的。

大量读书,它会助你穿越迷茫,逐渐走向清晰明朗。

写在最后

我曾认为,珍惜时间就是要拼命奔跑,我常跟身边的人说,“年轻人不要把时间浪费在床上。”

而近几年越加体会到,有时候,时间就是要用来浪费的

浪费一些时间,在清晨奔跑时与朝霞互相对望;

浪费一些时间,在书页中与智者彼此对话;

浪费一些时间,在山林间与真实的自我再次重逢。

“养好自己”,不管人生是否有意义——一年之后,你看到越来越好的自己,或许就不会再纠结人生是否有意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