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寒假,整个假期沉浸在一股平淡无味而又不愿改变的低落情绪中,然而开学后也无所事事,就想让自己看点书找找学习的感觉。
漫无目的的选书是困难的,看着舍友早早的挑好书等着我,算了,随便拿一本吧。
我一直认为环境描写是最考验一名作者文学功底的方法,果不其然,整篇文章的开头就是一大段的环境描写,而且是极其细腻的环境。“是一个阴沉的天气,黑云暗暗,在半空里结成了一张很厚的灰色天幕,低地地向屋顶上压下来”好的环境描写让有耐心的读者身临其境,所以,篇首就奠定了抗战时期的惨淡。
《大江东去》这部书讲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包括南京大屠杀经历的事情。军官孙志坚奔赴前线,将自己的妻子薛冰如交付给同是军人的朋友江洪,让江洪护送到后方避难,江洪在漫漫路途对这位嫂嫂无微不至的照顾和患难共生,再加上自己丈夫七个月的毫无音讯、生死未知,冰如对这位丈夫的朋友由友情渐渐转有了爱意,冰如独自辗转天津和上海说服了双方的父母恢复了自己的自由身,但是孙志坚原来一直被几名和尚所庇护,未曾离世。薛冰如在与故友王玉对江洪的争风吃醋中更加加深了对江洪这个英勇帅气的军官的爱慕,越发对孙志坚存有不屑的情绪。最终的结局是江洪和孙志坚冰释前嫌,共同乘船奔赴江南为了祖国,抛弃了女人。
在这本小说当中,每个人都有值得去揣摩和学习的地方。
乍一看,薛冰如费尽心思抛弃丈夫追求新爱,最终落得一个家庭支离破碎的地步,是自作自受,不值得受人尊重。但是,我更加认为她是一个敢爱敢恨、有想法的女子。
匆促回舟多情寻故剑 仓皇避弹冒死救惊鸿
薛冰如在登船之后发现装有丈夫相片和佩剑的橡皮袋落在家里之后,不顾王妈和江洪的劝说,不顾目前枪林弹雨的危险,执意回家取回,因为丈夫对她说过“佩剑是军人的灵魂,彼此的灵魂相互照应这……”在这个战乱的年代,薛冰如可以不顾生死的寻找信物,她爱的轰轰烈烈。现在的很多人都在追求“简单、安稳”,但是薛冰如却辗转上海和天津说服了父母,在交通不便的战乱年代,这也是一种能力和魄力。
换作我们当今的人,结局可能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薛冰如继续做着“孙太太”的角色,但是和江洪可能就有说不清楚的暧昧关系,这样多有不妥。我之所以说我对薛冰如存有敬佩,就是她有冲破束缚,敢于寻找自己认为的“幸福”。在发现自己不爱孙志坚之后,即刻处理清楚自己的身份,然后用一种干净明了的“单身”身份去努力追求自己所爱的江洪。薛冰如如果生活在21世纪,我更加认为她会是一个上市公司的大Boss,演绎一名女强人的角色,因为,她做的事情虽有荒唐、令人匪夷所思,但是,每一件事情都诠释了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纵有事态变迁,仍能追从内心,不正是我们所缺少的吗?
读到一半,我自己猜测的结局是抗战胜利,孙志坚和江洪升官加爵,孙志坚和薛冰如重归于好,可以在阳光明媚的下午喝喝茶,可以在春风吹拂的江边散散步,一切是那么的宁静和美好。但是结局却有些不尽人意,薛冰如既没有和孙志坚重归于好,也没有和江洪远走他乡,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仔细想想,其实这才是最好的安排,张恨水先生是一名受五四运动影响而投身写作的先生,哪有什么儿女情长可以与国家安危相提并论,志坚和江洪不计前嫌共同投入国家安危事业中去,才是那个年代最真实的情景。
冰如在这场故事中失去了丈夫,也失去了自己爱的男人,她亏大了么?其实也并没有,在和王玉一起目送两个男人离开的情景她没有哭哭啼啼,没有大吵大闹,这也是一种难得。或许,安静的接受现实才是对冰如最好的结果,以后的路自己走,以后的孤独靠时间来缓解。我说过我对于冰如有极深的感想,想问她“你,真的喜欢江洪吗?”。
或许,我并没有那么喜欢你,只是你一个人挡住了人山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