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区故事与罗密欧与朱丽叶
《西区故事》最先接触的是1963年的电影版。那时喜欢这部剧有相当大的因素是因为作曲家伯恩斯坦(今年也是伯恩斯坦诞辰100周年纪念),起初特别喜欢这部剧的音乐,后来就慢慢地喜欢上了这部剧。特别喜欢这部剧的原因倒并非因为其源于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这样一部经典的爱情悲剧,而是《西区故事》把故事情节设定在纽约这样一个移民大都市的背景之下,从而突显出当今许多社会问题。
这些社会问题,并不会因为时代的进步而得到解决,这些问题永远都会存在,并且会越来越尖锐;这些问题也不仅存在于纽约这样的大都市,它们同样存在于上海,因为任何一个特大的移民城市里,最底层的人们对生活的绝望是共通且一直存在的。
到底是什么造成这样的悲剧?为什么这些年轻人会如此互相仇恨?有太多的为什么是需要且值得思考的。这些年轻人是受害者,同样也是施害者,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他们看不到一丝希望。
与电影版不同的是,这次在上汽·上海文化广场上演的巡演版中,这个故事不再特指波兰裔与波多黎各族裔,而是第二代白人移民与外来新少数民族裔的冲突(在歌词中体现,巡演版中重新编写了部分歌词)。
两个帮派其中一个是第二代白人移民Jets帮,除了波兰裔外,还有其他白人移民后裔(意大利、爱尔兰等,熟悉美国电影或美剧讲纽约底层故事都会了解)。他们认为自己是完完全全的美国人(纽约人),他们的工作、生存空间与生活被外来的新少数民族裔抢占了,来抢占他们的是Sharks帮。Jets贫困到一无所有,只剩下他们生活的大街,所以他们寸土必争以保卫自己的生存空间。这群青少年中只有Tony有了工作,他开始慢慢脱离了这样的街头生活,对未来生活充满了期待。
另一个是Sharks帮,作为外来少数民族裔,从60年代开始波多黎各即受美国管辖,所以许多波多黎各人为了能有更好的生活,背井离乡来到美国,寻求更好的发展,赚钱来改善自己家族成员的生活,并把他们也带来美国。他们从事最底层的工作,拿着最低的报酬,他们即使拿最低的报酬也什么活都愿意干,因此被Jets认为是抢走了他们的饭碗和生存的空间;又因为肤色、语言的关系(西班牙语),他们走在街上又特别显眼;又因为生存的不易大家一起抱团生活,坚持自己的处事原则和传统,不愿意也很难容入到本地人的生活。Maria新来到纽约对一切都充满美好的期待,认为新生活会比老家更美好,她更乐意去做一个美国人。
相较于罗朱,西区故事已经超脱于两个家族的恩怨情仇,上升到了社会问题。谁敢言放眼当今,阶级矛盾不复存在?
Maria和Tony的爱情同罗密欧朱丽叶一样是悲剧。但罗朱最后给了我们一个梦幻的结局,似乎他们生活在美好的梦中。但西区,故事的最后是玛利亚撕心裂肺的痛苦,是她对整个社会的质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