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外国人名我们一般都用音译,这个传统由来已久,对于草原民族人士的翻译总带点贬义,比如成吉思汗的爸爸,叫“也速该把阿秃儿”,“把阿秃儿”明明是“勇士”的意思,可是怎么变成了秃子,这名字怎么看都不像勇士阿。
他还有个本名,听上去就更糟糕了,“也速该·乞颜”,所以他应该哀求翻译者“大爷阿,给点面子吧“,是这样吗?
成吉思汗的四皇后,名字就更搞笑了,翻译成“也速干”, @#$#@%^#...
铁木真和忽必烈,听上去就厉害多了,我国元朝的开国先驱和皇帝,我估计元朝的翻译者也不敢乱来。另外,铁木真估计中文也不怎么样,要不然他绝不允许把他爸翻译成这样的吧。
到了现代,对于外文名通常就翻得比较中性,不会带有贬义。比如姓“Black”翻译成“布莱克”,姓“White”的翻成“怀特”。
我有时候在想,要不是为了标准化,统一化,这些“Black”“White”用意译该多好,而且中文里同样有“黑”“白”这样的姓。
英国斯诺克选手吉米·怀特Jimmy White,就可以叫白吉米,而美国演员Jack Black,就可以叫黑杰克。
对于“维维安·韦斯特伍德 Vivienne Westwood ”和“克林特·伊斯特伍德Clint Eastwood”,意译也比较简单,一个姓“东木”,一个姓“西木”,如果还要更简单的话,一个姓“栋”,一个姓“栖”好了。“维维安·韦斯特伍德”,不如叫“栖雯”?
人名采用音译,会比较省事儿,不过大一统的东西就是会少些趣味。
我姓黄,我不喜欢“Huang”这个译法,因为外国人很难发音。在香港,黄一般翻成“Wong”,这个更好发音,但我仍觉得乏味。我也曾把我的姓“黄”翻成“Yellow”,因为这个从字面上一目了然。但在西方十九世纪末,色情书籍用黄皮纸包起来后,“Yellow”,这个字变得不那么健康了。
黄,有中间的意思。《礼记》说,“黄者中也。”《论衡》说:“黄为土色,位在中央。”这些和黄帝的称谓来历有关。《说文解字》说,黄,地之色也,从田从炗。我想,田中有木,另外黄姓也有草头黄之称,因此我就造了一个“Middlewood”的翻译。也许还不是那么严谨,不过这纯粹属于个人的小兴趣啦,绝没有推而广之的意思。
有一些老外的名字翻成中文后十分巧妙,也更容易记忆。比如杜可风Christopher Doyle,司徒雷登John Leighton Stuart。不能万世流芳,也可遗臭万年之名,比如安禄山,胡人也。
从意译的角度,中国的许多姓也许会翻成英文会更有风味。张姓之祖,据说发明或改进了弓箭,而被封为管理弓箭的长官(弓长)。无独有偶,外国的Archer这个姓,也来自爱射的祖先。所以张,翻成Archer再自然不过,不用翻成Zhang了。
同理,姓陆翻成Land,金就翻成Golden,顾就叫Look吧。外国人很少姓Money,姓Cash是有的,就给到“钱”姓吧。陈姓,可以叫“Easthill”…
王翻成King更霸气,于是包括马丁路德金在内的King家族,又暴增了近100,000,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