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被破坏一万次它就重建一万次,对这过程它没有厌烦和绝望,也没有乐趣,一亿年来一直如此。
小说对于作者表达而言,最大的好处就是只要主题有了,无论作者用何种顺序,选择怎样的任人物,讲怎样的题外话,都是不会干扰主题的表达——只要笔力够。所以小说不光是一个文学世界,更是作者的一本心情日记。
三体Ⅱ的故事线索比三体Ⅰ要复杂得多。时间仓促,未能细审,粗略算下来,整个故事中有三个大的故事线,去描绘从三体世界开始入侵地球到双方制订和平协议的这段时间里发生的故事。面壁者计划一条线,这是人类对于无法想象的敌人的最响亮的抗争,在这条线里面就有四位面壁人的面壁计划和破壁人的破壁计划;军队的发展一条线,当种族面临生死存亡之时,刘慈欣用章北海这一个人物展现了渺小人类的无上勇气;普通民众一条线,张援朝几人的生活更是整个人类的缩影。刘慈欣试图用宏大的布景,全方位的展示文明碰撞之下的生命状态,这就是他寄存于三体Ⅱ中的心情。无论是宇宙社会学的规律的设定,还是四个面壁计划的逐步展开,都是服务于此的。但是,不得不说,他没能把这些攒成一个整体。面壁者和破壁着的斗争像是悬疑,宇宙社会学和三体进攻像是科幻,人类生活的发展像是生存日志,这一部小说和第一部相比,明显落了层次。当然,这也是因为他野心太大。不过话说回来,脱离参考的描述是没有意义的。如果以后有机会有心情读到了其他的类似小说,我大概会有一个新的评价。
具体来说,在故事情节上,四个面壁计划的悬疑让人惊喜,每一个转折都能找到伏笔;在人物塑造上,章北海是让我觉得有些遗憾的(给人物的反转留下的伏笔只有一个因为他相信必败,所以他表现的有无上必胜的信心在我看来是很勉强的,变化得实在突兀),史强是最有冲击力的(大智若“没心没肺”),罗辑是最完整的。总体来说,几个关键人物的塑造还是可以的。最后,主体的升华上,由于基调的磅礴,很难有更深的刻画。但是即便如此,小说所抛出的一系列问题仍然振聋发聩——道德社会的价值体系在生死之间的意义、星际文明之间碰撞下人类的的选择与抗争、末日之际生存的欲望和文明的保持之间的抉择。
有几个情节/人物我想一提。第一个就是罗辑幻想出爱人的那一段,让我想到好多别的故事。人一旦有了执念,怕是残忍而美好的事情。短短一生,算满3万来天,啧啧啧。第二个是章北海,他对于军人使命的担当让他抛弃军人的尊严做了逃兵;第三个是丁仪,作为科学家,他用自己的生命证明他对于探索未知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