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了敦煌,特地看了《河西走廊》纪录片,本片以甘肃的河西走廊为载体,丝绸之路为线索的一部具有史诗感的纪录片。
也许前世有缘,亦或是“蒋”姓缘故。对敦煌这里的人文、使者和大将等英雄的故事尤其感兴趣。
河西走廊东起乌鞘岭,西至玉门关,主要城市有武威、张掖、酒泉和敦煌等。自古就是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和战略要地。
说到河西走廊,就要提到西汉王朝汉武帝的故事,这位皇帝眼光卓越,年轻时颇有壮志雄心。因为前几个皇帝都在面对骁勇善战的匈奴连年进犯中原,都采取亲和政策,汉武帝觉得要采取主动出击,降服匈奴才是上策。
加上汉武帝总是担心边疆匈奴进犯中原,加之梦到被俘失去江山。汉武帝立即实行开始强大国防和军事政策。甚至发动过几次主动出击匈奴的战争,但可怕的是每次都是西汉军队损失兵惨重。匈奴的骑兵力量实在是太凶猛了。
就这样汉武帝想出了一个法子,派人联合被匈奴欺负而被迫向西迁徙的大月氏部落,就有可能把匈奴从河西走廊打走。
汉武帝就向全国发起了招幕通往西域寻找大月氏部落的使命通告,但这个任务似乎非常艰难,向西有匈奴控制的河西走廊,不仅要面对恶劣的环境,还要有被匈奴杀头的风险。恐怕没有几个人愿意去担起这个使命。
就在这时,一个叫张骞的书生小官,隐隐的感觉这是是一个有意义的事情,也是自己建功立业的好机会,于是他前去应命。
汉武帝虽然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但他还是满怀期待。
就这样,张骞就这样开始了的西行之路,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这趟旅行注定充满艰辛和危险。
在西行的途中,经过了河西走廊,张骞很自然地被匈奴士兵给俘虏了,但张骞这个人不简单呀,竟然匈奴人甚是喜爱这个汉人,甚至首领还给他安排当地的女孩给他,并没有把他杀掉,突破他的感情防线,希望他服从匈奴。
就这样,张骞有机会在匈奴的军营里生活,目睹匈奴人的军队习惯。他发现匈奴军风纪律涣散,但他们骑兵的武器和铠甲装备都十分轻便和先进,这无疑是战场上巨大的优势。
经过13年的时间,张骞终于找到机会从匈奴人手中逃出来了,但他并没有返回长安。而是继续西行,完成寻找大月氏的使命。
就这样,张骞踏破铁鞋和光阴终于找到了大月氏部落,可人家部落早已在肥沃的西部安定下来,不想再去和匈奴人复仇了。
没办法张骞只有告辞了,踏上了回去的旅程,这次返程张骞聪敏了,为躲避匈奴人的俘虏,他绕道而行。可最终他还是再次被匈奴逮捕了,正当张骞认为自己必死无疑时,匈奴首领又让他回到了妻子身边。
就这样,又过了几年匈奴首领去世了,他再次捉住机会,带着妻子儿女又跑了出来,就这样,张骞经过千辛万苦和时光的洗礼,到达了长安。
就在汉武帝早已把张骞这个大家都猜忌路上已死的人忘的差不多的时候,他穿越时空般神奇的出现在了汉武帝身边。
就这样汉武帝和大臣们带着看外星人的眼光,不仅从张骞手里看到了西域带回来的特产和种子,更从张骞故事里了解到了神秘的西域世界及匈奴人的情报。
无疑张骞的西行大大地打开了西汉人的视野和格局,汉武帝内心更是振奋不已,为打开西域世界和击败匈奴人助长了信心。
再次目光回到张骞的外族妻子,来到长安后没几年就病逝了,虽然史记里很少提及,但在十几年艰辛的西域途中,她必定是他生命里艰辛岁月时光里甜蜜温暖的支持和回忆。
我们年轻气盛的大将霍去病也该上场了,因为卫青的关系(亲戚),本来这样一个普通小子命运发生了很大改变,自幼霍去病在军营里耳濡目染,自然喜欢上驰聘沙场。后来被汉武帝看上。汉武帝便让他训练属于西汉自己的强大骑兵。
汉武帝看到年轻的霍去病语重心长的拍着他说:以后得好好研读孙子兵法。
没想到霍去病挥了挥手说:战场瞬息万变,讲究的是随机应变,不可束缚在古法中。
汉武帝震惊地看着霍去病,欣赏这个年轻人敏锐的思维。
就这样,根据张骞带来的知识和情报,西汉很快找到出击匈奴,夺取河西走廊机会。
并且年轻有为的霍去病在在战场上屡立战功,首次把匈奴人从河西走廊击退。
在汉武帝要封赏霍去病时,并给他建立豪宅时,他再次放出了豪言: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从这里,我们看到历史上有为的人,要么是有张骞一样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使命,要么像霍去病一样雄心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