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刘绮燃荻读书。梁代时彭城人刘绮,“早孤家贫,灯烛难办,常买荻折之,燃之战为灯”,发奋读书。
2.囊萤映雪。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油灯,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做灯读书,晋代孙康冬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
3.范仲淹断齑划粥。范仲淹从小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省吃俭用。终于,他的勤奋好学感动了寺院长老,长老送他到南都学舍学习。范仲淹依然坚持简朴的生活习惯,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馈赠,以磨砺自己的意志,经过刻苦攻读,他终于成了伟大的文学家。
4.司马光警枕励志。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圆木头做了一个警枕,早上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的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学家。
5.孟母断布。古时候有个学问家叫孟轲,他刚上学的时候很用心,但不久便觉得学习太辛苦,不如在外面玩耍快活,于是他逃学了,到山坡上的树林中去玩。有一天他回到家里,正在吃不得妈妈问他怎么放学这么早?他只好承认自己逃学了。妈妈生气地说:“我辛辛苦苦织布供你读书,你却逃学,太没出息了。”小孟轲连忙给妈妈跪下,妈妈拿起剪刀,一下子把没织完的布剪断了,说:“你不好好读书,就像这剪断的布,还有什么用处?”小孟轲哭着认错。从此,小孟轲勤奋学习,从不偷懒,后来成了著名的大思想家。
6.负薪挂角。汉朝时候的朱买臣,小时候家里很穷,为了维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没有时间读书。但他好学不倦,常常背着柴一边走一边看书。隋朝,有个叫李密的人,小时候给人家放牛,每天出去都要带几本书挂在牛角上,趁牛吃草的时候,他就坐在草地上用心地读书。
7.在一座修道院里,院长江修士们召集到一起训戒说:“希望你们将来都被后人遗忘。”
“为什么?”一位修饰问,“您的意思是说,我们树立的榜样,将永远不可能帮到需要帮助的人吗?”
“在人人皆正直的年代,没有人会注意那些行为被奉为典范的人。”院长答道,“每个人都尽力做到最好,从不抱着为他人尽义务的心态去做事。他们爱邻居,因为他们懂得这是生活的一部分。他们所做的只是顺应自然规律罢了。他们与人共用财产,以免积累的财产太多而无法承受,因为人生之旅,漫漫长远。他们自由的生活在一起,接受并施予着,不对他人做任何要求,亦不责备任何人。这就是为什么他们的事迹从不曾被提起,也没有流传下任何与他们有关的故事。只要我们现在能够把善行当作一件平常之事来对待,那么也就无需在表扬那些施以善举的人了。
8.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人的脊梁。 —鲁迅
9.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你就有使命,你就有任务。任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是无所谓的。 —马克思
10.这世界上有许多事情必须做,但你不一定喜欢做,这就是责任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