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诗及注释
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麟:麒麟,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仁兽。它有蹄不踏,有额不抵,有角不触,被古人看作至高至美的野兽,因而把它比作公子、公姓、公族的所谓仁厚、诚实。现代生物学家或以为的长颈鹿。
趾:足,指麒麟的蹄。
振振:诚实仁厚的样子。公子:与公姓、公族皆指贵族子孙。
于(xū):通“吁”,叹词。于嗟:叹美声。
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
定:通“顁(dìng)”,即额头。
公姓:诸侯之子为公子,公子之孙为公姓。或曰公姓犹言公子,变文以协韵。
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公族:公侯同祖的子孙。
直译
麒麟有蹄而不踢人,仁厚的公子们啊,你们就像麒麟一样!
麒麟有额而不撞人,仁厚的公子们啊,你们就像麒麟一样!
麒麟有角而不伤人,仁厚的公子们啊,你们就像麒麟一样!
解读
《毛诗序》认为:“《麟之趾》,《关雎》之应也。化行则天下无犯非礼,虽衰世之公子,皆信厚如麟趾之时也。”朱熹《诗集传》认为:“文王后妃德修于身,而子孙宗族皆化于善,故诗人以‘麟之趾’兴公之子。”“《序》以为《关雎》之应,得之。”
麟即麒麟,是古时传说神兽、瑞兽。据《春秋》记载:“哀公十有四年春,西狩获麟。”《左传》记:“西狩于大野,叔孙氏之车子鉏商获麟,以为不详,以赐虞人。仲尼观之曰:‘麟也。’然后取之。”据说孔子对此事高度重视,为之落泪、做歌,表示“吾道穷矣”。此《麟之趾》一诗,有人猜测可能就是孔子《获麟歌》,但没有证据。
此诗比较简单。以麟起兴,一唱三叹,颂麟之仁德的三种表现,以之比拟贵公子。
这里有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王室贵族家庭如何教育好子孙后代,使之保持仁厚之德?《毛诗序》和《诗集传》都认为此篇和《关雎》呼应。《关雎》等五篇涉及后宫之德,这一篇是论及公子们保持良好教养,体现文王“身修而家齐”“家齐而国治”之德性。文王修身,后妃有德,形成良好的家风,所以即使到了衰世,其子孙仍然保持仁厚之德。
今人通常不做政治诗解。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认为:“韩说曰:‘《麟趾》,美公族之盛也’。”此诗或是在新婚宴席上表达祝愿的歌,抑或是新生儿宴席上的歌。
但据闻一多先生考证,麟就是麕,是鹿类之一种。因其比较贵重,往往作为贺礼、聘礼来用。他认为,《野有死麕》说男求女之诗,以麕为贽;此篇应是纳征之诗,以麟为贽。
总之,这首诗表达了一种美好的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