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厅需要沙发吗?
双十一的时候,列购物清单把沙发、书柜列在了其中。这两个大物件关系着尺寸问题,对于一个空间感特别不强的文科生来说选购事宜显得很艰难。顷说客厅里不需要摆沙发,这个说法把我吓了一跳。沙发是客厅的刚需啊,客厅,不摆沙发摆啥?电视、茶几和沙发不是客厅约定俗成的三件套吗?人半躺或者半靠在上面,在面前的茶几上取点零食剥点水果,与电视深情对望。这不就是客厅存在的意义吗?顷说客厅必要要摆沙发是观念病毒。然后,顷发了几张北京新装修的房子客厅布置图出来。没有电视没有沙发的客厅里摆着茶具配套和书桌配套种种物件整个客厅充满浓浓的茶韵和书香气。
伯凡说:观念病毒可以理解为一种魔,他进入细胞里以后不能自身进行复制,只能依靠它的载体,然后让它的载体不断的发展复制本身的同时也在将病毒复制传播出去。
我认为观念病毒的实际做法是:为你捏造一个莫须有的需求,刺激你的欲望,并巧妙的让你为了欲望买单。且,这种思想会复制,会传染甚至遗传。客厅里沙发的标配这个观念病毒应该来源于我小时候关于家的印记,也来源于去别的家庭的串门以及电视里看到的目之所及的所有客厅。对于我目前家庭的情况而言,一家五口除了奶奶其他四个人坐沙发看电视的周计时不超过两小时,电视对于我们是可有可无的存在。L型的沙发总是不定时的被放上了孩子的小物件书籍玩具或者几个人每天进出背的背包。由此看来沙发确实不是家庭必备的刚需。如果客厅没有这个大块头的“刚需”,孩子的玩具一角可以被扩建,看书一角可以被扩建。脚步和视线不会受阻于这个庞然大物,心之所及更可肆意驰骋……
还有呢?哪些被我们心心念的东西并不是如盐巴样的刚需?
这两天因是否要租房到学校附近的事跟老公冷战。我认为,对于目前我们的家庭情况租房子到学校附近是刚需。理由如下:我和孩子在一个学校,我们上班上学开车来去路上两个人加起来最少需要两个小时。如果租个学校附近的有电梯的房子,这样奶奶也不用再抱着孙子六楼上下的累得气喘吁吁。老公认为保持现状住在自己的房子里是刚需。理由是学校附近的生活圈不便捷,自己离家远了需要开车上下班家里有突发事件自己照顾不了,更不能像目前这样回家做好晚饭等我们回家吃。
中午跟同事李老师一起吃饭聊到孩子小学初中时上下学的事。她家住在张庙,小学在宝山实验小学读书,中学在行知二中读书,离家的距离都是12公里左右。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三的九年儿子坐公交上学,来去一个小时以上。李老师家离我们单位五公里,儿子上学的公交车会经过我们学校的站头。每天,公交车经过学校的车站李老师也不下车,坐车陪儿子到学校,眼看儿子走进校门再折回来上课。下午,又坐车去儿子学校接儿子放学,九年如一日。
我问:到了初中儿子坐车应该放心了啊,为什么还要接送?
她说:家里规定9:30前必须睡觉,时间比较紧张。去接他的话可以在车上听儿子聊聊学校里的事儿了解他的学校生活增进母子感情。这样到家就吃好饭做好作业直接睡觉,不用闲聊了。
我问:你家中学附近有套房子,出家门到进校门不过五分钟的时间。为何不搬过去住呢。
她说:这房子只有五十多个平方,三口之家太小了。孩子住的房子大,心胸和视野才会大。在张庙的房子里,也是把大卧室让给孩子住的。大空间对孩子的成长有利。
我问:上下班坐公交多不方便啊,不是每次都有座位吧?为什么不买辆车?
她说:没有座位也没有关系啊,我们每天6:38出门,6:44有趟公交车经过我们门口的车站。
……
李老师没有给我说不开车接送小孩的原因,听说她老公是某个单位的领导,但是到目前他家也没有买车。也许她认为开车上下班的话就不能全心全意跟孩子聊天了吧,这段时间变得不高效。谁知道呢?李老师的事儿是我们学校的一个话题,因为她看待和对待事情的方式跟其他大众太不一样。她对学生的教学方面也是标准的西点军校式,数十年如一日。两年前儿子考上了上海交大,稍微堵住了一些平时笑他极端怪异的人的嘴……
回到我的故事,眼前,换一个适合女儿读书的学校工作是刚需,学校离家近是刚需,如不能的话有沪牌车能尽快到学校是刚需。以往,写文章前万般纠结各种找材料是刚需,整理家务等太阳正好是刚需,老公疼爱女儿爱戴婆婆体贴儿子可爱是刚需,办公室安安静静软声细语和和睦睦话未来是刚需。对于一个完美主义者,还有什么不是刚需呢?
眼下,什么是真正的刚需?
吃饭是刚需吗?BBC拍了一个片子讲断食跟节食如何跟健康密切相关,美国大饥荒时期有一个城市饥荒很严重,但却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这个城市的平均寿命比其他地区的人高出了八岁。
我们人的两条腿我们的眼睛等是不是刚需?乌克兰女孩oksana生下来没有双腿却成了运动员,贝多芬在耳聋之后创作了享誉世界的《第三交响曲》《暴风雨》《费德里奥》等惊世之作。
不仅如此,我们如果仔细地观察自然的话,会发现自然界有很多的案例、很多的生物在颠覆我们刚性的概念。海星在被截断了一只角后会迅速长出新角,且它被切掉的那只角会长成一只新海星。《侏罗纪公园》里,恐龙在雄性被隔离后阻断了交配和繁殖,有部分迅速变性为雄性。还有乌贼,还有束带蛇,还有蝙蝠虫、小丑鱼等等。
连刚性的“性”都可以改变和商量,连吃饭都可以不是刚性,还有什么是我们不能缺少的呢?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很多我们认为是刚需的那些需求其实都是富有弹性的,这里头有一个因素在作怪,它不是一个纯粹经济学的问题,其实是一个心理学的问题。当我们意识到人性的多面性和他的弹性,我们会发现赤裸裸于世,坦荡荡活人需要的不是那么多。
刚需是个观念病毒,是个伪命题。诸如我之类的完美主义者,可能真正的刚需是:扫除力和删除力,扫除思想上的妄念,删除行动上的不干脆不果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