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题目来自@kentzhu的一条微博,彼时iOS 版微信 6.3.7 版本刚取消上线一年的下拉拍摄小视频,于是很早之前的一篇所谓的打脸文悄然浮出水面。
文中腾讯唯一一个 p4(专家级)女产品经理在分享微信产品原则时提到了这个案例:
不一定按数据说话,按用户需求和价值说话。
案例:小视频发送入口有两个:一个是顶上下拉发小视频,另一个是朋友圈右上角发小视频,请问你认为哪个入口使用人数更多呢?停顿两秒让自己思考下吧。答:朋友圈右上角占 95%,上方下拉只占了 5%,朋友圈右上角加号入口虽然更深,但用户已形成通过右上角加号发新内容的操作体验,而下拉体验用户没有形成习惯那么,为什么只有 5% 的用户通过下拉来拍摄小视频,还没把这个入口干掉,如果按数据说话应该干掉这个入口,那为什么没干掉?
因为我们不是完全按数据说话的产品,更重视用户体验:主界面快捷方式对于要拍摄稍纵即逝的瞬间,需要最短路径马上拍摄,如果撤掉,当遇到非常好瞬间要拍摄的时候,拍摄路径太长会导致错过很多好的瞬间,并且这些稍纵即逝的瞬间的内容价值可能远高于慢慢从固定路径录制的内容价值。Os:清醒地知道产品每个功能的价值,数据只是反应现状的参考指标,而不是结果本身。
肯定会有不少人看到这个案例后会将作者原意曲解为“按数据说话就是扯淡”,至少觉得“按数据说话也没那么重要”,但毫无疑问按数据说话是极为重要的。
这个案例中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描述了下拉拍摄小视频的典型使用场景,“不一定按数据说话”这个结论只是句正确的废话。
整个论证过程也不严谨:要上线一个功能是权衡利弊的结果,不能仅仅因为想象中的一个很好的使用场景(我们朋友圈中的视频真的有那么多稍纵即逝需要抓拍的内容吗)就上线,至少在这个案例中下拉误操作的弊端就很明显。
当然我觉得打脸这种说法有些可笑,且不说这是不是哪个产品经理的本意,即便真是也很正常,没有人永远正确,也没有一种产品理念永不过时。
绝大多数产品团队都是实用主义者,他们小心翼翼的遵守着那些标准的产品设计准则;微信产品团队的强大在于它有很多做法违背了人们心目中的一些产品设计标准甚至常识,但却经常能取得不错的效果或者口碑,显得有些理想主义:比如产品设计准则告诉我们应用开启过程中应尽可能少加载一些东西,但在微信3.0版本中设计了迈克尔杰克逊的启动画面;“朋友圈”如此高频却依然放在二级导航。
多数情况下我们需要的是实用主义,即常规的产品设计准则;只有少部分情况下才需要理想主义,跳出常规的产品设计准则,但这需要极强的经验和能力,多数人会因此弄巧成拙。
比如搜索引擎的流量来源中有很多所谓的垃圾流量,如用户在使用浏览器过程中不小心通过拖拽操作进入了搜索结果页面,自然点击率就很低。于是会有人提出这部分流量我们就应该通过程序让它自动关闭,这是廉价而苍白的理想主义。一方面这部分流量占据了总流量的相当比例,贸然去掉影响很大;另一方面自动识别这种流量并自动关闭实现起来成本太高。比较实际的处理方式是想办法提高这些流量的点击量。
那么回答开头那个问题的答案:
1、太多人缺乏独立思考,会曲解原意。
2、微信的很多产品理念有些理想主义,只有level极高的人才可以驾驭,普通人贸然学习会弄巧成拙。比如乔布斯说我从不做市场调研,但多数人肯定还是要做市场调研。
3、张小龙那句很经典的话:我所说的都是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