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从山南干活回来的姐夫,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行驶在崎岖山路的公共汽车上,有个学生模样的孩子,带了一个用绳子捆着被子和褥子的行李,绳子下面夹着一只手工纳成的布鞋。
有人和这个孩子搭话拉家常,问他背行李打工还是干啥,怎么只带一只鞋子。孩子说,他要翻过山去读书,那边的教学质量好,升学率高。
关于鞋子嘛,说是在山南上车时,不小心挤丢了一只,现在就剩下这一只了。车上好些人都笑了:鞋子得要成对才能穿。现在剩下其中的一只,不如把它也扔掉,费劲带到山北去,能派上什么用处?
那个孩子似乎带点忿忿的情绪:那只鞋子在山南丢了,这只鞋子要是也扔到山南,恰好被同一个人拣到,岂不是太便宜他了?我打算将这只鞋子带到山北再扔。既然我穿不成,旁人谁也甭想穿。
听完他的话,车上爆发出阵阵笑声。有人夸他怪聪明的;也有人说,这个孩子,人看起来不大,心眼还蛮多的……
所完姐夫讲的故事,我陷入沉思:不知这只鞋子会怎么想?它一定会抱怨,主人啊,是你不小心,让我失去了同伴,孤苦零丁的。不妨也放我一马,让我有机会找到同伴。那怕再换个主人呢,还能与同伴在一起,我们可以发挥作用,也不白来世上一遭……
对于一针一线纳鞋底做鞋子的人来说,鞋子没机会穿上脚,付出的心血岂不白费了?如果两只鞋子有幸让同一个人拣到,就有机会穿在脚上,也不枉费做鞋人针针线线的辛苦了……
这么多年过去了,关于“一只鞋子”的记忆却不曾淡去。每每想起,总会在心里为鞋子叫屈,为做鞋人鸣不平。总感觉在这个“聪明孩子”的身上,缺了些什么东西,自己却也说不太清楚。
最近从手机上观看了微电影《一只鞋子》,不禁又让我又想起了那“一只鞋子”。四分钟的微电影,全程没有一句台词,却让人泪涌心暖情浓浓――
坐在墙角的小男孩,手里摆弄着已经破损到报废的鞋子,满脸是沮丧与无奈。突然,两只穿着锃亮崭新小黑皮鞋的脚,在他眼前的路面匆匆走过……
小男孩的眼睛顿时发亮。看着那个穿着新皮鞋的小男孩,他的眼神里饱含着羡慕,喉咙涌动着,咽下去的是对某种幸福的渴望……
小男孩的目光,紧紧地追随着那双匆匆赶路的新鞋子……那个小男孩坐在椅子上候车时,用干净的纸小心地拭着鞋上的尘埃,看得出,他很是心仪自己的新皮鞋。
钟声响起,小男孩的手被父亲紧紧地拖着,随着拥挤的人流,涌向火车。刚踏上火车的瞬间,小男孩的一只新皮鞋被挤掉了。正在此刻,火车鸣笛启动。
启动的火车、挤掉的鞋子……坐在墙角的小男孩,赶忙起身奔过去。双手捧起那只新皮鞋,很有仪势感地凝视片刻,赤脚奔向已经启动的列车,那个小男孩守候在车门口,眼巴巴地望着自己那只被挤掉的鞋子……
一个小男孩捧着鞋在车下向前狂追,一个小男孩的手探过车门极力地后伸……地上的男孩一边快跑,一边将手中的鞋子用力地抛向车上的小男孩,鞋子碰到车上的反光镜后,又落到地面。
这时,车上的小男孩,果断地脱下自己脚上的另一只鞋子,用力地抛向车外渐行渐远的小男孩……
四分钟的微电影,带给人的是深深的感动和久久的沉思――
那个鞋子报废的小男孩,看到他人掉的新鞋,没有心生贪念,贫穷时有所坚守;那个穿着新皮鞋的小男孩,看到获取无望时,能成全他人,富有时懂得取舍。
感动之余,我又想起许多年前的那个“一只鞋子”的故事。突然明白了,那个“聪明孩子”的身上,缺少的是温情与善良。
善良比聪明更难。因为聪明是一种天赋,而善良是一种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