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去超市买洗发水。要不要买飘柔呢?秀发更柔顺。不喜欢?那试试海飞丝吧,去屑?也不要,那试试伊卡璐吧,纯天然?还是不喜欢,那试试潘婷吧,深层滋养?都不要,那试试沙宣吧,专业沙龙级洗发水!你挑来挑去,不管最后选中了谁,你知道吗,其实都是宝洁的。
这就是宝洁著名的多品牌战略,这是你去商学院学习营销管理,几乎必学的内容。
但是,但是,2014年,宝洁公司CEO雷富礼在重掌宝洁帅印 14 个月后,正式宣布:在未来2年内,宝洁将砍掉旗下90到100个品牌,接近半数。雷富礼说:宝洁将会变成一个更精简、更不复杂、更易于管理经营的公司。
这就很尴尬了。让很多商学院老师突然不知道“多品牌战略”这一课该不该讲了。可是,宝洁为什么下这么大决心,从多变少,从大变小呢?
概念:领导力:小
我们必须回到第25课讲的“科斯定理”了。回忆一下,是什么决定了企业做事的多少,规模的大小,也就是企业的边界呢?
是交易成本与管理成本的对比。交易成本越低,越应该外部化;管理成本越低,越应该内部化。
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带来了“交易成本”的极大降低,企业的边界不断往内收缩,未来的企业将会越做越小,而不是越做越大。
所以,我想你在听完第191课,互联网时代领导力的五大要素之一“专”之后,就会立刻明白了,宝洁的变化,其实就是“通过变小,逼迫自己变得专注”。“小”和“专”,是一对孪生兄弟。
我们通过放弃对大部分事情的关注,而集中对少部分事情的注意力;我们通过变小,获得专注。
你可以直接点击,回看第25期和第191期的课程⬇️
商业篇025|交易成本:企业的边界在哪里?
个人篇191|领导力:专:藏在“威胁、此刻、重要”后的大猩猩
运用:通过变小,获得专注
具体应该怎么做,才能“通过变小,获得专注”呢?
第一,创业公司,要克制招人冲动。
2013年,我从微软离职创业时,前趋势科技亚太区总裁刘家雍对我说过一句话:创业时,你千万要克制自己招人的冲动和扩张的欲望。也许他自己都不知道这句话对我产生了很大影响。
我后来在《创新者的解答》这本书里找到了这句话的理论依据。你对资源的投入,决定了你要走的道路。创业者,一直都是走在战略试探的路上。克制大规模招人的冲动,减少一次性资源的投入,小步快跑,可以保证自己创业期的战略灵活性,和对核心能力的专注度。
那确实需要人,怎么办呢?尽量通过合作来解决。比如,我是卖衣服的,要不要随手做个唯品会呢?我是写书的,要不要顺便做个当当呢?我写《刘润·5分钟商学院》,要不要招个技术团队,也做个“得到”呢?千万不要。交易成本的降低,导致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试着用交易的方式,合作的心态,分利的胸怀,替代部分管理的手段,来解决资源问题。
今天的润米咨询,只有3名员工,但却有几百位外部合作者。
第二,成熟公司,要缩小企业规模。
安捷伦技术公司在实验室行业里做得非常成功,其2013财年的净收入高达68亿美元。但你知道吗,安捷伦技术公司,原来是惠普这只大象的一个部分。它被惠普“生下来”之后,努力把自己做小,专注于细分领域,反而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还记得第123课讲的“帕金森定律”吗?每个组织都有天生的自我膨胀的动力。成熟期的企业,应该常去健身房,给组织瘦身,甚至把机构切小,让更多人直接面对市场。在市场中,没有公司中的升职、加薪、辞退等“人造的”管理工具。市场只有一个工具:用生奖励强者,用死惩罚弱者。市场从创业者中挑选企业家的方法,是“翻生死牌”。
所以,试着在高速变化的时代,依靠市场直接帮你挑选优秀的团队吧,而不是依靠你的眼光。
第三,转型公司,要追求战略专注。
回到最开始的案例,宝洁公司,用2年时间,砍掉了引以为豪的200多个品牌中的一半,获得战略专注;乔布斯在苹果时,要求整个公司的产品,只允许放满一张桌子;GE,为了战略专注,则把行业内排名不是第一或者第二的所有子公司,全都砍掉;任正非说:华为不在非战略机会点上,浪费战略资源。
团队的“小”,对应战略的“专”。
你可以直接点击,回看第123期的课程⬇️
管理篇123|帕金森定律:“大企业病”有得治吗?
小结:认识“领导力:小”
“小”,是“专”的孪生兄弟。在高速变化的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懂得,通过变小,获得专注。
具体怎么做?第一,创业公司,要克制招人冲动;第二,成熟公司,要缩小企业规模;第三,转型公司,要追求战略专注。
当然,这个世界上永远都有大公司存在。但是在今天,每家大公司的领导者都应该思考,如何成为大公司里面最瘦的那个。过去的富人都很胖,今天的成功者越来越瘦。
金句
对资源的投入,决定了你要走的道路。企业要通过放弃对大部分事情的关注,集中对少部分事情的注意力;通过变小,获得专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