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帮助孩子学会调节情绪(一)
你好,欢迎来到未来春藤,
我是Wendy博士。
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个困扰很多家长朋友的问题,就是情绪。情绪为什么很重要呢?你可能面对3岁的宝宝不会表达情绪满地打滚,可能面对7岁的孩子因为一次考试没考好沮丧很久,可能面对一个高考失利的孩子一蹶不振,也可能在职场中遇到不少人不太能调节好自己的情绪。
换句话说,情绪调节能力的高低,不仅仅会对孩子的成绩造成影响,还会对孩子一生的幸福造成影响。
人类的情绪是一种普遍的存在,婴儿在6个月左右的时候就能够对不同的面部表情产生不同的反应。人类的情绪往往会通过面部表情表达出来,有7种表情具有世界普遍性:快乐、惊奇、愤怒、厌恶、恐惧、悲伤和轻蔑。
帮助孩子成为情绪调节的高手,首先要能引导孩子理解和表达情绪。你也许会觉得奇怪,为什么情绪还需要理解呢?理解情绪可一点儿都不简单。
心理学家研究显示3-6岁的孩子是只能够理解单一性质的情绪的,对他们而言,真的是快乐就是快乐,悲伤就是悲伤。在7岁之前,孩子依然只能理解同一性质的情绪,比如都是积极或者都是消极。
举个例子,7岁之前的孩子能够明白获了奖就是开心和激动,他们很难理解“笑中带泪”和“悲喜交加”。所以,当你处于这种情绪时,孩子是不能理解的。这种能力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开始形成呢?
11岁以后。
这个时候孩子才能明白为什么自己能在放暑假的时候感到既高兴、又伤心,高兴是因为放假可以不用上学,伤心是因为放假不能跟住的比较远的好朋友天天见面和玩耍。
3-6岁,为了能够让孩子在6-12岁成为情绪调节的高手,就要先把准备工作做好,那就是理解和表达情绪。
如何帮助孩子做到理解和表达情绪呢?
1. 先说理解
1) 理解孩子的感受和情绪
2) 接纳孩子的感受和情绪,不要否认孩子的感受和情绪
3) 使用你的语言,帮助孩子理解情绪
4) 积极回应,给予鼓励
这几句话说起来有点儿抽象,我讲两个小故事你就明白了。情绪的理解和表达比较复杂,那咱们先来说感受。感受是直接的,比如说疼就是一种感受。你可能像很多家长一样,一提到要带孩子去医院打针,简直就是噩梦——孩子每一次都嚎啕大哭,很多的家长束手无策。难道就没有方法嘛?当然有。
我们先看一下,每当孩子打针一哭,很多爸爸妈妈下意识的反应是什么?通常是这样两句反馈,一句是“一点儿都不疼”,一句是“宝宝不哭”。结果呢?说完孩子的哭声越来越大,而你也跟着越来越急躁,还混杂着心疼和无助,结果自己的情绪也跟着天翻地覆了。
宝宝为什么在你说完不疼之后,反而哭声更大了呢?因为不疼二字非但没有理解宝宝的感受,还否认了他的切身感受呀。打针难道不疼嘛?事实是打针对于孩子而言明明是很疼的呀!一个针扎进来了,孩子又疼有怕,你告诉他不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只好用更大的哭声告诉你,妈妈我疼死啦!
还有一种家长,通常是爸爸,这个时候用另外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孩子感受的不接纳。就是“你别紧张,放松点儿。”但是这么跟3-6岁的孩子说话,他能理解什么叫别紧张,什么叫放松嘛?不能。他能接收到的信号是反正爸爸好像不是很在意我的感受,他说的话我又听不懂,不知道该怎么做。
你看,无论是那种方式,都没有做到理解和接纳孩子的感受。那正确的说法应该是什么呢?其实也很简单。在打针之前,给孩子打好思想上的预防针。“宝宝啊,打针可能会疼哦,妈妈知道你会疼,所以我会一直抱着你。你很勇敢,肯定没问题。”打针的过程中,也使用同样的话。
第一,打针可能会疼,表明你理解孩子的感受。
第二,妈妈知道你会疼,表明你接纳孩子的感受,且你还会抱着他,用动作表达这种接纳。
第三,你告诉孩子他很勇敢,肯定没问题,这是一种巨大的鼓励。
刚才这个例子说是感受,那么下面我们来说情绪。这是很多家长头疼的事情。比如,孩子四五岁了,喜欢搭积木或者玩儿乐高。结果玩儿一直都玩儿得挺开心的,但是有一块怎么也搭不好。尝试了几次之后,孩子耐心没有了,就会表现出沮丧和生气的情绪,哗啦一下子把整个搭好的积木全部都推到,开始哭闹。
是不是你也经历过?但是一般爸爸妈妈们会怎么处理呢?
第一种就是自己先生气了,冲孩子嚷嚷,你干什么呀?
第二种稍微冷静一点,会问,你怎么啦?
无论哪一种,恐怕都不是最好的帮助孩子理解和表达情绪的方式。
为什么?我先请你来想象一下,当你自己因为某件事情很生气的时候,身体会给你如何的反馈信号?我描述一下,就是从脊柱到后脑勺一股子火气蹭一下就窜上来了,对嘛?所以你看中文的“怒发冲冠”这个词,描绘得还是很精确的。
你作为一个成年人,对这种情绪很熟悉了,知道自己生气了。而且很可能会站起来走一走或者深呼吸平静一下。但是对于一个四五岁的孩子呢?自己费了半天劲弄的积木,怎么也搭不好。然后突然间身体里出现了一股自己无法用语言无法描述的力量。
孩子无法用精确的语言描述自己经历了什么,也就不能理解这种情绪,又不知道现在该怎么办才能让这种力量消失,那怎么办呢?最直接的表达方式就是一把推倒所有的积木,用动作来传递和表达。
所以我相信此时会生气的爸爸妈妈,多半是因为不理解孩子到底经历了什么,结果自己先生气了。而问孩子怎么了的爸爸妈妈,通常孩子不会回应你。因为他如果能描绘出来自己的感受,就不会需要用动作来表达了。
说到这里,你一定已经理解了孩子的感受,但是如何接纳呢?你需要蹲下来,跟他一样高,一边抚摸他,一边问,宝宝你是不是不高兴?这个积木没有搭好,你觉得难过了?这时,你会发现孩子可能有两种表现:
有一种孩子可能就已经开始点头了,因为他理解了你说的话,同时他通过你说的这个话理解了他自己此时经历的情绪——这太重要了。
第二种孩子可能没有直接的回应你,但是情绪会逐渐地舒缓下来。为什么?因为他借助你的表达,在理解自己的情绪,只是他可能还有几分懵懵懂懂理解得不是很清楚,不知道如何回应你。
不管怎么说,你都会发现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头。我们刚才讲了,理解之后就是接纳。你要说什么呢?对,告诉孩子,“妈妈知道你花了很多时间搭积木,没搭好所以不开心了,过来给妈妈抱抱。”等到孩子完全平复下来之后,我们再给后续的反馈。“宝宝,你现在还想继续搭积木嘛?如果你想搭,妈妈在旁边给你当帮手,好不好?如果你现在不想搭,咱们就改天再搭。”把这个选择权留给孩子。
说到这里,这件事情就先告一段落,帮助孩子下次遇到同样状况的话,不要推到积木这些话不着急现在说。等到哪天你跟他处于情绪比较平静的聊天状态的时候再说不迟。但是,作为3到6岁孩子的妈妈,你不要对说一次就会管用抱太大的信心,因为孩子能够去理解和表达情绪已经很不容易了,懂得情绪管理和调节,那是很多大人都做的不太好的。
情绪的管理和调节,是跟特定大脑脑区的发育有关的,对于人类而言,这个和情绪相关的脑区要到很晚才会成熟。对于3-6岁的孩子,不能要求太多。
2. 表达
刚才说了如何帮助孩子理解自己的情绪,那么第二步是要帮助孩子识别、理解进而用语言和非语言的形式正确地表达情绪,这里我们也讲3个点。
1) 别问孩子你怎么了,
3-6岁的孩子描述不出来,需要一般疑问句
用精确丰富的词汇表达自己的情绪,是非常难的,需要认知发展和社会心理发展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才能做到。所以直接询问孩子不是好方法。如果你发现孩子对表达情绪的词汇还没有比较好的理解,图片是很好的方式,一个是笑脸,一个是哭丧的脸,还有一张呢是不太有表情的脸。
每一次宝宝遇到什么事情表达不出来,你就可以让他指是哪一种,同时你在用语言描述,帮助孩子理解每个表达情绪的词汇,慢慢的把自己的情绪和眼前的这个图片,再和你教给他的词汇对应起来,帮助孩子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再强调一下,理解和表达情绪,是管理和调节情绪的前提。
2) 非语言表达:对礼物不喜欢的时候表现失望情绪
比如,有一个阿姨送了孩子一个礼物,但是孩子并不喜欢这个礼物,那对于孩子而言,他有的时候就会很直接的表现出来自己的失望和不高兴。这不是很好的社交表达。我们如何帮助孩子正确表达这种情绪呢?这就要看你如何引导啦!
第一种家长会说,“你怎么这么不识好歹,别人送你东西你还不喜欢。”这是一种很糟糕的表达方式。
第二种家长会说,“阿姨送礼物给你,你不喜欢,阿姨会多伤心啊。”你可能一下子没有听出来这种表达的问题,但是对于新一代的孩子个体独立性的需求很高,他会觉得喜欢和不喜欢就是事实,为什么别人送礼物你就要强迫我喜欢呢?因此,第二种方式的逻辑也有一些问题。
真正比较好的引导方式是跟孩子说,“阿姨送礼物给你,无论你喜欢不喜欢,阿姨的心意是很珍贵的,都要表示感谢呀。”所以,喜不喜欢是个人的喜好,都没有关系,阿姨的心意是非常珍贵的,所以让孩子理解此时需要表达谢意。
3) 你不是超人,跟孩子分享感受和情绪,才能换来孩子的体量和成长
不知道你是不是跟很多妈妈一样,有一种非常不切实际的想法,就是做一个完美的妈妈,把自己当做超人。妈妈也是人,妈妈也会疲倦,也会在公司里面遇到不开心的事情。可是回到家,孩子又有许多陪伴的需求。我就曾经教过一位妈妈,和孩子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情绪。刚开始的时候她不以为然,说我家女儿才刚满6岁,还没上小学,怎么分享?
有一天这位妈妈晚上快8点回到家,又累又饿,而且工作中遇到了一些问题非常烦躁。回到家之后,女儿一天没见当然要缠着妈妈陪她玩。这一次她用了我教的方法跟女儿说,宝宝,妈妈今天好累,而且工作中也遇到了一点点事情,我不是很开心,所以我特别想歇一会儿。你看要不然你让妈妈歇半个小时,我再陪你玩。
你看,这几句话首先非常清楚地表达了妈妈自己感受和情绪,第一你很累,第二件你今天不是很开心。另外你提出了一个请求,说能不能让妈妈休息一会儿?而且你给了时间的期限半个小时。而你实际上答应了孩子的要求,可以陪孩子玩,但是我需要这半小时的休息。
说完之后,孩子先是愣了,想了一下跟妈妈说,妈妈,那你去好好休息吧。这位妈妈就定了一个闹钟,躺在沙发上歪着。半醒半睡之间,她听到自己的女儿跟她爸爸说,妈妈今天很累,她在休息,你不要打搅她。后来这个妈妈给我讲的时候,感动得简直是老泪纵横。到了快半个小时的时候,女儿跑过来问她,妈妈,你休息好了吗?有没有到半个小时?
你看,这个过程多么温暖。你也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处理类似的事情。不仅满足了自己和孩子双方的需求,还给孩子树立了一个榜样,如何在遇到情绪问题的时候跟别人表达。同时,用这种分享的方式,也能够让孩子学会体量,这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成长。
说到这里,必须要提醒你,父母的情绪表达和处理方式会对孩子产生巨大影响。如果孩子与父母朝夕相处的过程中,你会经常表达积极情绪、理解他人情绪,孩子也就会倾向于产生和表达积极情绪。
如何帮助孩子理解情绪?
我们用一个打针的故事,一个孩子搭积木没搭好的故事,告诉你,四个点:
首先要能先理解孩子的感受和情绪;
第二要接纳孩子的感受和情绪,不要否认孩子的感受和情绪;
第三,使用你的语言,帮助孩子理解情绪;
第四,积极回应,给予鼓励。
对于情绪的表达:
第一,你可以用一般疑问句,甚至用图片帮助孩子;
第二,需要引导孩子正确地用非语言方式表达情绪;
第三,要学会跟孩子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情绪。不要忘记随时给我们留言,跟妈妈们一起讨论呀。
下节课,我将在情绪的理解和表达的基础上,教你如何培养孩子进行情绪的管理和调节。
感谢你的收看,这里是未来春藤,我是Wendy博士,咱们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