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淑敏的书我读着总是有些困难,看完后还要反应好一会儿,才知道,她想表达什么。但是,我总是能在她的故事中找到一点相似的经历。
她的一本书叫做《不宜重逢》,讲的是曾经相爱的人不适合再此相遇。故事的结局总是要人猜,应该是模苏厌恶伊喜现在的样子,即使他功成名就,他自以为是的表达着他的爱意。
故事戛然而止,但就是让人想在思考一下,为什么不宜重逢,为什么就不能接受二十年之后的那个人呢?以至于我挖着挖着,想起了我的记忆中的那个伊喜。八九年前的事现在一想,还有些片段。我记得十三四岁的时候,我喜欢一个男生,我觉得他是我见过的同龄人中,最聪明的,最幽默的,最活泼的,最优秀的,最好看的,尤其是笑起来的样子痞痞的。我很欣赏他。好巧不巧,他是我的同桌,我们因为上课说话被点名批评,又因为都走神了导致写的作文都跑题了,我们又被老师点名批评了,我脸皮薄,羞耻的低下头,撇了他一眼,果然,他还仰着脖子,嘴角一撇笑了下,是那个没心没肺的样子,从来不把老师的话搁个脑袋里。我想,他好瘦呀。夏天他们在教室里追逐打闹,讨论网络游戏,我的目光在他身上总是停留一会儿,然后再投身自己的小圈子去。冬天,他们在操场上还是追逐打闹,男孩体力是那么旺盛。我趴在三楼的窗台上,盯着他摔了一个跤,又摔了一个跤……,直到上课铃打完,他们才气喘吁吁的跑上来,我会笑着说,我看见你了,你摔了好几次,真笨偶……我忘了以后得画面。
后来,好多人都说我俩在搞对象,一下课就在教室肆无忌惮的谈笑。我们都置若罔闻。其实并没有谈恋爱,我是那么的中规中矩,他是那样的没心没肺,可能连情爱是什么都不知道吧。我享受有人可以喜欢的感觉,而且那人还理我那么近,发卷子时连在一起就觉得是缘分。我的喜欢从未洋溢于言表,但是就像是最熟悉的教室最熟悉的窗口外最熟悉的风景一样,我记住了。我的眼睛盯了他两年,我的喜欢到毕业到达顶峰,经过一个假期的沉淀,又慢慢散去。
后来,上初中了,我看见他考年纪第一的意气奋发,听说他打架斗殴被叫家长了,听说他谈恋爱了,女生很漂亮。在后来我看见他和我进了同一个考场,在教室的两端,我努力观察他的变化,已经长那么高了。他渐渐退出了荣誉墙的榜单,我一步一步的往上爬,踩到了他曾经达到的位置,我很高兴。每个傍晚我都会趴在窗子上看空地上的学生,还有一排高大的白杨。这个习惯已经两三年了,现在不是为了看他。再后来我们考了同一个高中,高一的下半年,转来三个考的进年级前二百的普通班的学生。我有那么一瞬间想到了他。直到真正看见他的时候,才对自己说,殊途同归,对不对?
可是,他已经不是记忆中的他,他不再是最聪明的,最幽默的,最活泼的,最帅气的那个男孩。他身上的光,一瞬间就暗了下去,后来有人告诉我,那并不是他身上发的光,是我看见年少的他的时候,眼睛里发的光,当我的倾慕消失的时候,他也就同旁人一样了。“心中一种美好的东西震裂,但愿我们不再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