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做”“我不会做”……
每当听到孩子面对困难时说的这些话,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样,会担忧他们将来受不了挫折?
今天,就借着绘本《点》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点》讲的是一个叫瓦士缇的孩子,在老师的引导下,从一个连画笔都不愿意动的孩子成长为一个开自己画展的小画家的故事。
瓦士缇的老师究竟是怎样做到这一切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01
先给简单的任务,让孩子感受成功
美术课结束了,瓦士缇什么也没画,她的纸上一片空白。
老师没有批评她,而是弯下腰看了看那张纸,认真地对瓦士缇说:“啊!暴风雪中的一只北极熊。”
瓦士缇觉得老师的话很可笑,反驳道:我就是不会画画。
老师笑着对她说;“那就随便画一笔,看看能画出什么。”
瓦士缇有些气愤,抓起一支笔,在纸上狠狠戳了一下。
老师拿起图画纸,仔细地研究起来,然后又让瓦士缇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一周以后,当瓦士缇走进美术教室的时候,她惊讶地发现老师的办公桌上方挂着一样东西。
就是她画的那个点,而且还被用波浪形的金色画框装了起来。
这时,瓦士缇的斗志似乎被激发了,她要画比这更好的点。
然后,她打开了从没用过的水彩颜料,认真画了起来。
瓦士缇的变化是不是很明显?
这其实也印证了一个道理:成功才是成功之母。
只有先体验成功,感受到“我可以”的信心,我们才有坚持下去的可能。
这也已经得到了科学证实。
2017年浙江大学系统神经与认知科学研究所和医学院神经科学研究中心的胡海岚团队的研究成果证实了:先前的胜利经历,会让之后的胜利变得更加容易。
就像瓦士缇,当看到自己随手画的一个点都能被老师用画框裱起来挂在教室里,那还有什么理由认为自己不会画画呢?
所以如果孩子害怕失败,那不妨就让孩子先赢一次,让他相信“我可以”。
02
给孩子定一个合适的目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说的就是,做事之前要先定好计划和目标,就能更好地去执行。
不过,制定目标也是有策略的,不能急于求成。
虽然高要求的目标能让人有更长足的进步,但是面对一个连开始都不愿意的孩子,目标要求越高,就越会让他迟迟不行动。
所以,对于连开始都不愿意的孩子,给他制定的第一个目标一定要是能让他很容易就实现的目标。
就像瓦士缇的老师在瓦士缇不愿意动笔时,对她说“那就随便画一笔,看看能画出什么”。
瓦士缇本来就不愿意画画,老师让她随便画一笔,而不是给出一个具体的形象,这就减少了瓦士缇动笔的阻力,毕竟随便画一笔还是很容易的。
只有让孩子先行动起来,才能有无限可能。
定一个简单的目标,他很容易就能做到,就比较容易建立信心,有了能做好的自信,才能有接下来的改变。
当瓦士缇看到自己随手画的一个点都能被老师裱起来挂在教室里,她给出的回应是:哼,我还能画出更好的。
这时候,我们就知道,孩子一定可以了。
等孩子开始做了,再找适当的时机给他适当增加一点难度,定一个踮起脚尖就能够到的目标,逐步提升对他的要求,直到他不再害怕,并且愿意不懈努力。
此时,就可以引入高要求目标了。因为前面的铺垫,已经能让孩子有足够的信心接受更难的挑战了。
故事的最后,瓦士缇鼓励了一个不敢画画的小男孩。
此时的瓦士缇,还用再担心她害怕失败吗?自然不必。
03
真诚地夸赞孩子
对着一张白纸,瓦士缇的老师也能把它想象成暴风雪中的北极熊。
对着那被狠狠戳出来的一个点,瓦士缇的老师不仅拿起图画纸认真研究,让瓦士缇签上名,甚至还把它装裱起来挂在墙上。
对任何人来说,这样身体力行地赞美都不能不让人动容,更何况是一个没有信心的小孩。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鼓励,瓦士缇的信心瞬间就满格了。
在那幅画的激励下,她画了一幅又一幅的点,最后甚至不用画点,就能画出一个点来。
瓦士缇后来还举办了个人画展,她的作品在学校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从一个连画笔都不愿意提的“画渣”,到一个举办自己画展的“画家”,正是信心,让瓦士缇发生了巨变。
可见适当的夸奖对一个人行为的巨大影响。
但“夸奖”也是有讲究的。
有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让一群学生做题。
学生答完题后,他们对其中一部分学生说:
“哇,你做对了8道题,这个成绩非常棒,你在这方面非常聪明。”
对另一部分学生说:“哇,你做对了8道题。你一定非常努力。”
之后,给他们一些有挑战性、可以让他们从中学习的新任务。
结果,被夸聪明的孩子大部分都拒绝了新任务;而被夸努力的孩子有90%选择了接受挑战。
所以,夸奖孩子一定要真诚,要夸奖他们的努力,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有能力做好。
而不是笼统地说一句“你真棒”,这反而会给他们带来压力,担心自己下一次做不好,进而拒绝再做。
04
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
瓦士缇开始画“点”以后,她涂了红色的点,紫色的点,黄色的点,蓝色的点。
她把蓝色和黄色混在了一起,发现画出了一个绿色的点,她又继续尝试,用好多种颜色画出了好多好多个点。
她又想,“如果我能画小小的点,那我一定也能画大个儿的点”。
后来,她甚至不用专门画点,就能画出一个点来。
第一次看这本绘本时,看到这里,我真的好激动。
我想,如果妍妍在困难面前能这样激励自己一步一步前进,那我就不用担心她的学习了。
查阅很多资料,我发现,成长型思维可以帮助孩子做到这一点。
所谓成长型思维,就是将关注点投放在持续不断的努力、不畏挫折的态度上的长期的思考方法。
这种思维模式是一种诚实的态度,能让我们真诚地面对自己、承认自己的不足,然后努力寻求让自己变得更好的方法。
在日常的养育中,实施起来也不难:
1、给孩子充足的心理营养,做孩子坚实的后盾,让他们困惑时可以依靠。
2、真诚地夸奖孩子的努力。可以是口头夸奖,比如夸孩子的画颜色搭配好;也可以是身体语言,比如认真观察孩子写的字,也可以两者结合,总之一定要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真诚。
3、当孩子面临失败或挫折时,给孩子一个新的角度,告诉他:挫折和失败是你成长路上的宝贝,他们在给你指引成长的方向。
孩子害怕失败,不愿意尝试,很大程度上是害怕失败带来的信心摧毁,同时也担心自己会让父母失望,这两种感受无论哪一种,孩子都很难承受。
一个孩子的成长,会受到基因和环境两方面的影响。
我们不能改变基因,却可以改养育环境。
给孩子一个充满爱与自由的环境,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力挺,他一定会不惧探索,长成一个更好的自己。
作者:妍妍妈 家有两娃的佛系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