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中,唐僧师徒曾遭遇狮驼岭三兄弟阻碍,尤其是老三大鹏金翅雕神通尤其广大,连孙悟空都不放在眼里。这位老三的后台就是孔雀大明王,也就是曾经“吞下”释迦牟尼而后被佛祖饶过、还封了菩萨的那位。
不过在小说和电视剧中却没有详细展开佛祖与孔雀的故事细节,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弥勒和释迦牟尼出行,在路上休息的空当正好也到饭点了,弥勒说:“师父你在这休息一下,我去化缘。”释迦牟尼等待过程中,就习惯性打坐进入禅定状态了。殊不知,正好有野生动物也就是孔雀路过,大明王就想趁此机会也拿佛祖“开饭”。就在这危机关头,弥勒化缘返回并一举降伏了孔雀,因此算是弥勒当时是救了释迦牟尼一命,也就是说这师徒俩是有过命交情的。
相传有一次,有权贵给释迦牟尼布施了一件“金缕袈裟”,这么高调的装备释迦牟尼并不想穿,打算送人,但其他人没有敢接受的,只有弥勒毫不客气地拿走了。并且弥勒还穿着这么高贵的袈裟,专门去有钱的大户人家化缘。 古代印度僧团的规矩是这样:比丘们化缘求得的餐食或物品是统一归公分配的。不难想象,如果团队中有弥勒这样的人,大家的生活水平必定会比其它僧团高好几个档次。所以,后期的弥勒在释迦牟尼团队中的影响力必然是响当当的。
按佛经上的说法,在高阶修行学术领域,佛祖团队的NO.1是文殊师利菩萨;而在占人员多数的中底层成员群中,话事人毫无疑问是弥勒。 如果把当时的释迦牟尼团队比作今天的一个文化公司,那么弥勒则是当之无愧的市场销售总监。弥勒这个总监和老板是铁哥们,但是却和别的高管有点不同,因为别人都是文化教授,而他却在学术上还差那么点意思。这个情况甚至让“七佛之师”文殊师利菩萨有点捉急,他私底下给释迦牟尼说“弥勒这一天到晚净在跑市场,顶着菩萨头衔没工夫修行总归是个问题啊!”
佛祖知过去通未来,更是洞悉人性的,他认为弥勒做的事本就是一种修行,这种修行甚至是未来某个时代的主导法门。出于这个认识,他后来授记弥勒成“未来佛”。不过,此时释迦牟尼也认为,弥勒应该从修“慈悲心”入手,着手开始比较实在的修行,因此后期弥勒也就听从建议,开始入山潜心修行。据说弥勒潜修前后近20年,在境界上大有精进。
在佛教众菩萨中,可能也只有弥勒是自尽离世的。相传弥勒进山修行期间,有一年雨季老天不作美,一连下了三个月的雨。这为弥勒乞食构成巨大困难,以至于把他饿得身形犒枯奄奄一息。就在生命垂危之际,上演了一出印度版的“守株待兔”——有一对野兔母子,甘愿以身护法,投入火中欲以烧熟的身体贡献与弥勒。弥勒没有接受这样的布施,他想到自己多年来一直遵循师父教诲修慈悲心,彼情彼景中心情越发复杂。他认为,也许这是自己当入灭的信示,于是毅然把自己投入火中,结束了生命。
弥勒先于释迦牟尼入灭,佛祖必然是非常痛心的,就像颜回先于孔子离世孔子痛如丧子一般。虽然在佛祖的十大弟子名单里,并没有弥勒的名字,但人们还是普遍认为弥勒是释迦牟尼的大弟子。也许当年的事实就是——释迦牟尼之于弥勒本就亦师亦友吧!
题外话:人们说佛门无财神,那是因为从古到今僧人们修行是靠居士布施生活的。但如果就出家人群体内部而言,弥勒应堪作佛门财神,所以进寺院真正懂捐功德的,应该捐给弥勒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