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山夜话(2025.9.2)
学科组内要推荐一人在教研组活动中做读书分享。袁庆组长问我,可否代表?自然不能拒绝。分享什么呢?因为曾有用美篇记录所想所得的习惯,于是便打开美篇看一看,找一找。从2015年至今,仅在美篇当中保存的阅读心得就已近30篇。多种分享的思路,整体到局部的,先谈封面,再谈目录、正文,以致封底都结合具体书目做了介绍的,比较齐全。那么,此次读书分享,怎么切入与展开,才能不辱组长使命,不负组内小伙伴众望呢?思来想去,意欲围绕上与下,来泛谈自己的阅读,以期能对组内年轻老师有所启发。
从“上”开始:每天早晨5:30不到,师父华应龙老师都会在群内发布当天共读内容。于是,与我而言,每天的阅读被线上唤醒。
以“下”为主:被唤醒之后呢?仍是以纸质书本阅读为主,所以每到周末,我都会收到各种低价出售纸质书的视频直播通知。
假期里,读了多少本,没有仔细数。但是看自己的购物车,应该已不下十本。这些书,种类众多。有教育类,有文学类,有历史类,科普类,以及哲学类。如果要分享,最怀强烈愿望要与大家做分享的却是一本小说集《受戒》,著者汪曾祺先生。
因为从这本书中,能够无比清晰地体会甚至是触摸到--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并且还会对“此外还有”心生期待。
比如,先生写有《徙》,谈到一位高先生。该先生为沈石君聘任,谈到一些对教学的想法,颇被认可。比如,高先生要求“随班走”。他认为,教书育人,要了解学生,知己知彼。他还要求在部定教材之外,自选教材。因为他说“只有我自己熟读,真懂,我所喜爱的文章,我自己为之感动过的,我才讲得好。”他强调教材要有一定的系统性,要有重点。他把课堂讲授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讲一篇《潍县署中寄弟墨》,要把郑板桥的几封主要家书、道情和一些题画的诗也都印发下去。他非常重视作文。他说,作文要如使船,撑一篙是一篙,作一篇是一篇。
从先生笔下的教书先生,能看到一位优秀老师的样子,学到老师之所以优秀的各种细节和做法。再比如,另有一篇,貌似讲的全是生意经,其实,联系班级管理以及教育管理,从中都可见到真谛,找到做法可以借鉴。这就是书第193页的《桥边小说三篇》。讲到连老板善于经营,会做生意。怎么做呢?窍门有三,分别是信用好,为人和气,以及人很勤快。联系管理,也都有曲径通幽,异曲同工之感。
由此可见,怎么读非常重要。只要是好书,虽读者不同,但是如能建立起理论联系实践的观点,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总能由此及彼,由他人到自身,获取到与自身当下学习、工作有益的养分。
回到上与下的关系中来。就个人阅读而言,每日从线上开始,仍以线下为主。其实关于阅读,不单单是上与下,还有左与右,前与后等等。于是,读着读着便读出一个四通八达的光明与灿烂的世界来。
阅读可能不会立竿见影,带给自己功名福禄,但是,会让自己成为自己更喜欢的人。最高价值,也在与此。
---2025年9月2日写于桂山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