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营养》,你具备了吗

读书会上,一位家长提出了个问题:“为什么我叔叔家的三个孩子都那么优秀?叔叔是个工人,婶婶农村妇女,两个人文化程度都不高,为啥他们家的孩子都培养的优秀又自信。三个孩子,出了两个教授,另一个虽然在工厂做工,但是也活得自信乐观,为什么❓”“为啥我的家庭里,老爸是高中生(五十年代的高中生,在当时文化水平已经算很高的了。)妈妈高小文化,三个姊妹没有一个考上大学的。活的自卑又纠结。”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优秀的父母一定能培育出优秀自信的孩子吗?平凡的父母就一定养育的一定是平凡自卑的孩子吗?

在林文采老师的这本《心理营养》书中,我似乎找到了答案。人身体的成长需要食物的营养,才能够健康长大。心理呢,也需要营养的,你会发现,心理出现问题的人,身体即使看起来还算健康,活的也很纠结郁闷。

心理营养是什么?如何缺失心理营养的,它的缺失会对生活造成哪些影响?

林文采博士说,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需要不同的心理营养,童年时没有得到足够的心理营养,那么在以后的人生中他会不断的寻找,并因此引发各种状况,直到找到缺失的心理营养为止。

心理营养都有哪些呢?

一,无条件的接纳,

孩子在0~3个月时,母亲应该给予的心理营养。

这时候刚出生的孩子非常的脆弱,自己不会寻找食物,等待父母的喂养,帮助,安慰,照顾,非常需要爸爸妈妈无条件的接纳。

简而言之,不管刚来到这个世界的孩子长得美丑,长得高矮胖瘦,父母都会接纳,因为这是这是自己的。

读书会上有位老师说的很形象也很无奈,“那啥办法呢?自己生的孩子,总不能扔了他。好坏都得要啊。”对呀,什么办法呢?自己的孩子他的出生就是上天送给我们的礼物,珍贵的礼物。

但是为什么养着养着,这个礼物在我们眼中变得越来越丑陋了呢?开始找他的毛病,找他的问题了,看他哪哪都不顺眼了呢?他不是一直都是你的孩子吗?

二,重要感

孩子0~3个月,与无条件接纳一样,孩子需要确定在父母的生命中,我是最重要的,我是number one。

这里面讲到了几个点,

1,妈妈天生爱孩子

作为母亲,生完孩子,本身就会分泌一种叫本体胺的物质,促使妈妈本能的心甘情愿为孩子提供一切营养,

2,妈妈在情绪波动时

就比如说可能会得了产后抑郁,这种情况的时候,妈妈没有办法分泌正常的本体胺,那么爸爸就需要承担起责任,看护孩子,保护妻子的责任。

3,重要他人

如果父母在孩子这个阶段,关系紧张经常打架吵架,无暇顾及孩子,那么孩子就有可能会寻找另外的重要他人。

重要他人是一个心理学概念,它是在人孩子在心人格形成以及社会化的过程中,对他有一定影响力的人。这个人的养育态度,行为举止对孩子的成长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如果一个孩子在儿时没有重要他人,父母忽视了他,那么他的一生都在寻找重要他人。

比如说,上小学,他会去找老师小学老师去认可他。上中学,男孩会找女朋友,女孩会找男朋友,通过早恋找到重要感,唯一感。结婚以后呢,就会不断要求对方,不断确认确认再确认,你爱我吗?你真的爱我吗?你敢发誓真的爱我吗?

夫妻间有一个经典问话:“我和你妈一起掉进河里,你会先救谁?”男人们,你记好了,这个问题回答的满意与否,关系到你们夫妻两感情稳定程度。所以,回答一定要慎重。

三,安全感

安全感的建立是在孩子4个月到三岁这个阶段。

这安全感主要建立在分离的基础上,要成为一个独立的人的过程中,建立起安全感的。在这个时候,孩子要和爸爸妈妈剪断心理脐带。

安全感的建立妈妈的作用大于爸爸,这个阶段,妈妈需要有好的情绪状态,才能给孩子提供安全感。

那么安全感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到底是怎么获得的呢?第一个就是父母情绪稳定,第二个夫妻关系和谐。第三,态度温和而坚定。

举个例子来说,孩子在玩的时候,会不时的跑出去玩一会儿,然后又跑回到妈妈身边,要求妈妈抱抱,妈妈这时候抱一下他,再把他放下来,继续让他自己去玩儿,不去打扰他,他会邀请你去玩,你就跟他一起玩,顺其自然。感觉是安心,无论妈妈是否看得见,但她一直都在陪着我。孩子会尝试分离一点,安全感再多一点再分离一点,安全感吸收的越多越,好处是容易分离,容易独立,这就是一个不断的离开回来再离开再回来,直到成为一个身体心理上真正独立的人的一个过程。

在心理学认为,家庭中处于第一位的关系是夫妻关系,如果父母亲经常吵架,相互指责,家里鸡犬不宁,那孩子在此环境里就会很害怕,当他的害怕无法用语言表达时,就会有各种古怪的行为来呈现,这就是偏差行为。夫妻关系在孩子成长的头几年里头是最重要的关系。

有的孩子到四五岁甚至十几岁还会拉着父母的衣角,到学校学校上学也不愿意出门,是因为他不能够独立,不能够安全分离,不能以情相系。

没有可以用情感和别人维持联系的安全感,整个人就会充满不安和恐惧,那他自然就害怕分离,害怕无法独立。

再讲一个词儿,温和而坚定,温和是对待孩子的态度,坚定是对待孩子不合理要求时的行为表现。当孩子做不当或者不安全的事情的时候,要及时的制止,在态度上不加评判,不指责不带指责的情绪。安全感是在鼓励接纳中慢慢建立起来的。

第四个心理营养 肯定赞美认同孩子4~5岁这个阶段,自我的意识非常强烈,肯定赞美和认同,爸爸比妈妈更重要,不管是父亲对儿子还是对女儿,如果父亲认真的对孩子说:“孩子,我很喜欢你。我非常高兴你是我的孩子”,这句话会让他记得一生,并且开心一辈子的。“孩子你很棒,爸爸好爱你啊”,孩子会认为我很好,爸爸妈妈觉得我很可爱,因此他就会充满自信,内心真正源自内心的自信,她知道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是被父母爱着的接受的人,他也知道我是谁,有信心去面对自己的人生。在性别的认同上,父亲的作用非常非常大。

第五个心理营养  学习认知模范

6~7岁孩子特别需要的心理营养。孩子的成长需要引领,父母是最好的模板,有句话说,一个熊孩子背后一定有一个熊父母。什么样的父母养出什么样的孩子,这就模版的力量带头作用。

中国有句老话,3岁看大,7岁看老,在三岁之前遗传因素占了很大的部分,孩子在出生以后的五大心理营养得到的充足与否,在他的性格方面就会有很大的体现。

7岁之前,是人生收集素材的阶段,人生的剧本基调基本奠定,7岁到12岁是人生的彩排期,按他的剧本来进行彩排,之后,就是人生剧本的正式演出。

一个人的一生都在用童年的人生剧本进行演出,如果你不能够刻意的去学习去了解自己,那么你可能在无意识中在不同的阶段都在重复你过去童年的应对生活的应对事物的应对各种人际关系的模式陷入无尽的循环当中,痛苦而不自知。

了解自己,成长自我,从认识心理营养的缺失开始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