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进行的第二次数学单元测试《有理数的运算》,引起了家长的不安,打电话、发短信、到办公室等各种方式进行了解、交流,表示担忧,寻找对策。比较典型的如:我家小孩这次考了75分,是他上课没听还是什么原因,从小学到现在一直没出现这么低的分数,我不知道该这么办?作为家长该这怎么去配合老师和小孩?
对于家长的强烈关注,我觉得既理解心情,也感到高兴。毕竟低分超出了家长的心理限度,而且是初中刚开始,而这么多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如此在乎,说明家庭因素是优异的,能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低分的原因:我在本章的试卷分析中已就知识层面作了分析,有试题的客观因素,也有学生的主观原因,还有老师复习的针对性因素。从宏观角度来看,初中与小学确实不同,小学时的知识点不多,那怕有一些难题,也都可以通过考试之前的几个星期的复习,弄的滚瓜烂熟,考试中碰到的几乎都是熟悉的题目,所以小学考试那怕失手,分数也不会低到哪儿去,而初中一章的内容可能就超过小学一册的内容,量大;每天有新课出现许多的知识点,每天从早上7:00到晚上9:00,几乎没有休息,也谈不上消化,一些同学在综合能力上的欠缺就反映出来了。有两种现象,现象一:两个同学小学时就是同班同学,当时的成绩也差不多,现在进初中后一考试,第一次简单,90几分和100分也没啥差距,但第二次考试,一位同学考100分,另一位同学考70分,感到纳闷,为什么差这么多?如果说试卷难,那么不是有二十多位同学超过了90分吗?现象二:有同学小学时的数学其实非常优秀,奥数都经常得奖,这次成绩60分多一点。所以,小学和初中的成绩并不是必然相关的。从另一角度看,试卷中有许多概念题,也包括最后一题应用题,在上课时都复习过,但许多同学仍错,与他们交谈后发现,确实不理解。反映了一个问题:听课的效率不好,或者说听课的方法没有掌握。只听懂了答案或结果,但没有思维的投入或跟上。
成绩退步的原因:
原因1——听课效率低下。在家里,许多家长都会关注学生的学习,如问听课听得懂吗?学生大都回答:能听懂。可是每天的作业完成质量却不好,东错西错,对他指出,他们都说自己知道的 ,是粗心。其实,学生没有说对原因。这里的关键是上课只听懂,而没有理解。或者说只用眼睛和耳朵在听课,而没有头脑或思维的投入。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听课如果没有把思维跟上,往往会一知半解。带着脑子听课的核心就是在老师讲解时既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还关注发展,也就是老师下一步将要讲什么了都能想到,最突出的听课还能指出老师讲课中的错误,或优化老师的讲解,在课堂中或课后提出。带着脑子听课的特征是:目光有神,嘴巴老是想说出,但碍于课堂纪律又控制住了,双手抢着举,神态自信而又兴奋。
原因2——综合能力的欠缺。都是在一样听课,作业,早出晚归,原来差不多的,现在差距这么大,其实平时的作业也差不多,但是考试一考,就有变化,其实就是单一的知识点都会掌握,综合了,难了,不能兼顾过来,还有的同学在几个人听课时,或单独讲给他听,听得懂,也清楚,但在几十个人的大班额下听课,或者速度上没法适应,或者觉得老师关注不到他,还有的同学在小学的班级里是佼佼者,习惯于老师以他为中心,但在现在的班级里一下子失去了往日的待遇,有点被动,学习热情不高,总而言之,到了新环境后,不能很快的适应,落后在初中的起跑线上。
原因3——家庭或自己不重视。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并不是很在心,小学时就一直这样过来,但中学毕竟不一样,大家都在用力,你不进则退。还有家长在择班时想方设法,进了后就放任不管,其实学生的学习还是要靠家长的督促下通过学生自己努力而取得好成绩的。而作为学生本人,一些同学在开学阶段还有雄心壮志,但随着时间的的推移,同学之间开始熟悉了,学习之外的交流多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于是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以完成任务为主,当一个人心不在焉的时候,想要得到好成绩是不可能的。
方法思考:
1、从整体来看,初中三年是一个综合学习过程,一次考试不能定性,波动时正常的。按照以前的经验,我不认同在初一阶段通过化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抓出成绩,对于较多的优秀生,应该通过全盘统筹到初三进行冲刺,那怕对于一些学困生的转变也一样,我更在意的是,在开学之后的一学期内,通过与学生的不断接触、了解、磨合,在课内、课外利用各种机会展示自己的优点,让他们觉得老师不错,同时与他们融洽相处,缩短距离,增加欢乐,让他们觉得数学课有趣,然后自己有想学数学的意愿,学好数学的兴趣和动力,那么教师只是引导和鼓励,从而培养他们的综合数学实力,以达到轻负高质的理想目标。
2、从局部看。要培养学生对待学习的一丝不苟的精神。对上课、作业、考试以及作业上交、订正环节都认真对待,许多家长提到,孩子对老师布置的作业还是会做好的,其它再多一点也不做,是不是要再买一些资料让老师布置一下让他做。其实,能把老师布置的做好已经相当不错了,问题是做“好”的标准是什么?
毕竟是初一,不能让孩子在初一就掉队;毕竟只是初一,初中三年还需做好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