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上次写文过去半年了,总结2021年一个字“忙”,两个字“很忙”,三个字“非常忙”;说点什么呢,说点下村那些事吧。
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样,对农村的概念非常模糊,对农民的文化程度、生活环境、设施情况都仅仅是停留在电视剧和文字中。我有扶贫户,17年参加工作,一些领导干部调离我们单位,留下的贫困户有2户转给了我。14、15年已脱贫,这几年我都陆陆续续每月去看他们。我的扶贫户比较单一,2位老人,都分别住在村里集体盖的2层公寓,公寓是一室一卫,有大城市公寓的样子,放在农村很洋气。这几年,很惭愧,并不如一些扶贫干部那样扎根一线,更多的是走走形式,我不能完全否认我的价值,每次去看他们,他们还是很开心的。今年,他们正式脱贫,我们也不需要继续去看他们。扶贫这几年没有让我对农村有特别大的感触,因为我扶贫的地方已经有楼房,是社区的样子。印象中,就算差能差到哪里。去年12月,因为工作的原因需要下村入户。这次的体验,我可以记一辈子。这俩天又接到任务下村入户,这是第二次我再次来到这个村庄。说说2次的感触吧。
第一次,时间紧、任务重,一天跑了30多个村,没有时间去观察村里情况,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有2点。一是环境卫生,大部分的村,走在主干道和一些硬化的路面上,环境干净是我没想到的。二是村民家庭环境,这个印象对我来说太深了。因为是随机入户,没有村干部带领,进入很多村民家中,从迎门墙开始,杂物摆的满满当当,破损的,腐烂的堆积在院子里,村里人都养狗,这个养狗和我们大城市养狗截然不同,进了院子就能闻到狗身上散发的臭味,狗身边也是一些打翻的腐烂的狗食,村里养狗是为了看家。走进住户家里,很多都是老式的屋门,有的补着补丁,屋里黑漆漆的,乱糟糟的。那次回来家,我给我爸妈说,看看这些村民,在对比下我自己,我很满足,觉得生活条件很好。从小,我们都被教育,要和班级里面学习好的孩子比,我们父母嘴里都有个别人家的孩子,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没错,很对,不反驳。但是,真心希望现在的孩子多去农村看看,和一些村里的儿童一起生活,他们就会对现在的生活倍加珍惜。《变形记》这个栏目虽然很有争议性,却是一次大胆的尝试。这次下村更多的还是对村民生活条件的担忧,和对自己的深深反省,再考虑很多钱是不是浪费了。
第二次,没有那么重的任务,就有更多的时间去观察,去询问,镇里有几个不好的村,上次来真没什么印象。这次,走在村主干道上,到处都是干枯落叶,从村头走到村尾看到了零星2个人,走路蹒跚,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正好碰到某单位的包村人员,也和我说,这个村也就1/3的人了,平常都看不到人,陪着我一起的同志也和我说,村基本都是空心村,都剩下年纪大的老人了。有些老人跟着儿女进了城,就剩下空房子。我一直有个问题想问,于是我问了,我说这些留守老人去世了,村是不是就没有了。她说,你这样想很正常,我们之前也这个想法,实际上村不会消失,但是这种状态会一直持续。进城的年轻人孩子长大了,不在家乡,他们估计为了孩子要把城市房子卖了,然后供孩子在大城市生活,那么现实就是他们也没有房子了,村里的空房子就是他们最后落脚的地方。只有孩子彻底离开这个城市,否则代代这样,目前又放开二孩,三孩,普通人还是比较多的。最后大家可能还会回到村里,比如走访中一个老太太,64了,孩子在北京,近俩年疫情,他们都是住在村里,逢年过节去北京找孩子,北京的教育理念还是比较成熟的,设施设备条件好,会有各式各样的育儿机构,老太太也不用看孩子,平常大牌娱乐很开心,这样的家庭是不会回到农村生活,她的孩子将来可能会选择一个三四线城市。无论如何,我相信生活会越来越好,文化程度越来越高,大家不会仅仅满足温饱,还会有新的思路和创新意识,只是这条路可能比较长。
这次还有个消息是我认为不好的,通过走访知道,很多村都有老人擅长吹个唢呐,搞个文体娱乐表演。有几个村还喜欢舞龙舞狮,踩高跷,打腰鼓,跳扇子舞,因为疫情关系和村里老少青黄不接,导致很多活动都没人去组织,其中一个舞狮的大爷和我说,要想组织起来,政府得补贴,我想补贴到了,就行了吗?
年轻的时候我不懂,为什么这么有趣的东西不传承,接触工作后发现,每一个能把手工艺传承下来的匠人,都要有情怀,情怀这个词用的很好,其实我认为是对事业的喜爱和责任。办成功一件事要付出多少心血和困难。拿找对象来举例,一个人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工作或者搞研究,哪有心思和想法去找对象。看看一些把工作做到极致的人,比如贝多芬、特斯拉、牛顿,好像家庭生活都不会那么开心。拿天才和普通人比确实过分,这也从侧面告诉我们,都是普通人,意志体质品质励志都很难和伟人相比,所以想把工作或者某项技艺传承传下去,对于个人来讲,团队来讲是非常困难的,而且这些技艺传承困难,很大程度在于无钱可赚,症结都知道,解决问题却是很困难,至少目前没有一个很好的方法去坚持下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这句话点名了,很多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还是要一点点付出和努力。蓝图需要一代接着一代画,接力棒要一棒接着一棒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