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终于有第二篇了,第一篇见《信息时代的解题思路》
最近看了得到APP专栏里和菜头的一篇文章《碎片化时代的学习》,我受到的启发很大,可以作为信息时代系列的第二篇文章。
我把这篇文章精华整理如下,希望能带给你启发:
我们现在确确实实处在了一个碎片化时代里,这看起来是一种全新的情况。因为时间被切割为无数碎片,意味着我们很难连续从事某种行为。
比如读书,一口气读完一本书那是小时候的事情了。每次我们读上几页,就会被其他的事情打断。所以,枕边和马桶才是最合适的读书地点,唯有在那些地方,我们才有相对集中的大块时间,可以安心读上一大段。
当一个人还是孩子的时候,有整块的时间专心学习一本教程,努力做练习题,然后目的是为了通过考试,拿到文凭。成人世界里不是这个逻辑。
成人世界里极少允许一个人继续在知识的海洋里徜徉,它要求人们去解决非常具体的问题。无论你学过什么,学得怎样,你能解决具体问题就算是通过。
学编程对于一个学生才构成一个目标,对一个成人来说,编个什么具体的程序才是目标,否则就是全无意义。
碎片化时代不是手机带来的,我们在很早之前就已经进入了碎片化时代——成人世界就是碎片化的。今天已经很少有人一辈子从事一项职业,在不断的转职过程中,一个人哪里有三五年回到学校专心学习一段时间?谁会留着职位等着他用完备知识武装头脑?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通过实战解决学习和训练问题。在转职早期,每天都会遇见千奇百怪的问题,都是本行业的各种碎片问题。然后,处理完三个月的碎片事件,这个人也就差不多在脑海里拼凑出对行业的认知,知道应该如何处理和应对日常问题。经历过这一段之后,他就算是入门了。
有人看到这里会反驳我说:你说的这一切都是做事,不是学习。没错,在成人世界里,做事就是学习。如果你没有具体的事情,那样的学习就不是学习,而是一种消遣,就像周末去上绘画班和烘焙课一样。在每天纷至沓来的事情中,蕴藏了无数可以学习的碎片。你要想解决其中任何一个问题,都需要学习一点点东西。所有这些一点点累积起来,在未来的某一天突然形成一个大型拼图,那就是你的所得,谁也抢不走。
我知道,这样说起来显得非常功利主义。仿佛成人世界里一切都是以有用无用来衡量,仿佛为了解决任何问题,都是采用一些临时手段,一些拼拼凑凑的方式,勉勉强强应付过去,乃至学习也变成了实用至上。事情是这样的:不计任何成败利钝进行研究,那是学者的事情。而我们都不是学者,我们只是这个世界上的普通人。作为普通人,不可能等我们洞悉的事物的全貌才动手,也不可能等我们找寻到最优方案才执行。我们就像是在一个漆黑海滩上埋伏的士兵,偶尔有个照明弹划过,照亮海滩一角就要立即射击。手里有枪用枪,有弹弓用弹弓,什么都没有的话,那就撒沙子。
关键的地方就在这里:无论是用哪种方法,你行动了,会换来一个反馈。然后下一次,你就可以调节你的行动,尝试产生新的结果——这个过程就是学习。没有足够的时间让你自由发挥,没有足够的教材让你全盘掌控,你只有一闪而过的照明弹,那就是事件的碎片,而你所能做的,就是立即扣动扳机。
所以,不必为你没有整块时间“学习”而感到抱歉,我们都是乱枪手。
如果世界已经是那个样子了,就不应该要求人们逆时代而动,而应该告诉他们如何顺应变化。因为抵达终点的途径不止有一条,而且没有哪一条道路可以说是完美的。
整理好了和菜头的这篇文章,我觉得那句话说的真好,“关键的地方就在这里:无论是用哪种方法,你行动了,会换来一个反馈。然后下一次,你就可以调节你的行动,尝试产生新的结果——这个过程就是学习。”
重要的是行动起来,不要怕错,人生就是在不断的偏移和失败中调整自己的航向的,人类发展到今天,也是靠着“基因突变”产生的一个个错误走过来的。
谢谢菜头给我上了重要的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