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拾遗录(十七):学而优则仕。
宣统三年二月二十五日,清廷宣布逊位。就在三周前,清朝最后一任位高权重的直隶总督已经风紧扯呼,主动递上请辞的奏折,这个人就是陈夔龙。此人身上所表现出的特质,可以说是清朝庙堂最喜欢的“优质”传统士大夫,那就是听话、会办事以及不喜欢新事物,当然最精髓的特质是懂得如何在清朝宦海做官,不仅要做大,还要做强,做得了无痕迹却又能让人交口称赞。陈夔龙的发迹,在他自己的杂谈里记述:“乱世中的仕途铺满鲜花。”其言侧重时势造英雄的运气,其实也离不开自身的条件。陈夔龙本人长得好,而且在文学上颇具建树,典型的才子形象,但是人家也不风流,而且还有点惧内,信奉的就是士大夫热衷的相敬如宾。
但是能够仕途亨通,一直做到晚清地方群臣之首的直隶总督,陈夔龙凭借的绝非仅仅是运气,而是作为清朝一个传统士大夫的优质,这里的“优质”,体现在诸多为人处事的宦海生存之策上。在做官生涯里,他知道什么事情该认真做,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什么样的事情该打马虎眼,这些都一清二楚,而且拿捏的恰到好处。一开始在兵部任职就被荣禄相中,但是为了讨好荣禄可谓费尽心机,毕竟作为慈禧身边的头号红人,荣禄什么宝贝和世面没见过,靠物质已经不能再俘获这位上司的青睐,于是陈夔龙用自己的才华,写了一首诗,将荣禄比作自己的父兄,这下让荣禄十分受用。甲午战争中陈夔龙被派往李鸿章麾下负责翻译电文的工作,战败后李鸿章声望扫地,文武官员多避之不及,只有陈夔龙常去拜会,自然让这位老中堂感激涕零。
戊戌变法之后,曾经站在支持光绪求变阵营的群臣遭到慈禧的清算,其中张荫桓算是一个一瓶水不满,半壶水晃荡的角色,一直因为陈夔龙不愿为其效力而针对陈夔龙,此次获罪流放边疆,负责审理的人正是其对头周旋,没想到陈夔龙竟然为其疏通,张荫桓对自己曾经所为感到很羞愧,倒是陈夔龙大度地微笑送其上路,其后独自返回驻地。光绪二十六年,当陈夔龙的晋升之位排在荣禄的亲信前面时,看到荣禄有点闷闷不乐,于是主动将位置让出,荣禄自然感激不尽。庚子之乱中陈夔龙是留京与洋人周旋的七位大臣之一,事后荣膺厚赏,加上一直与世无争的态度,同僚中较好的口碑也助其平步青云,历任漕运总督等清朝宦海肥缺,四川以及湖广总督成为其登顶直隶总督的镀金招牌,终于在宣统三年,调任“北门重镇,屏蔽京师,筹饷练兵,关系紧要”的山东,遥掌直隶总督之位。
最终,陈夔龙不是没有机会在辛亥年间再上一层楼,当时天津的士绅以及名流纷纷恳请其顺应潮流,带领直隶脱离清廷,而此后的一切要权均仍由陈夔龙辖制,各界群雄也愿意唯其马首是瞻。但是陈夔龙仍旧拿出他那招牌式的微笑:“君等所言,我已仔细考虑过,但我为直隶总督,在此大乱之时,只有保卫地方才是本职!”眼看着诸人还想再言,陈夔龙立即变脸怒斥:“犯上作乱,扰乱地方者,杀无赦!”所以不难看出,陈夔龙这种仕途亨通的“优质”士大夫,性格上也带有一种顺从,这种顺从不仅是一种操守,宦海中向上爬可以,而求变这种风险太大的勾当,则独善其身不愿插手,所以也成了一种守旧的禁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