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周周记随笔,《阿斗为俊杰》——阳洁芸。说到刘禅大家都会想到“扶不起的阿斗”,洁芸同学独辟蹊径,为阿斗立言,阿斗是一位识时务的俊杰。
阿斗为俊杰
谈到阿斗,许多人第一就会想到“扶不起的阿斗”吧!而我却要说阿斗是一位识时务的俊杰。
所有人都称刘禅为“扶不起的阿斗”,弄得好像这位小名叫阿斗的“帝二代”皇帝刘禅是一摊烂泥。也对,在集智慧和忠勇于一身的诸葛亮的光辉下,刘禅被人看作是唯唯诺诺的傻子也纯属正常。另外,这位亡国之君还有乐不思蜀一事的历史的证明,这更是将他刻在了亡国的历史耻辱支柱上。但事实也恰恰证明,阿斗是一位识时务的俊杰。
在丞相诸葛亮辅佐的12年期间,阿斗自始至终都遵守父皇刘备在白帝托孤时的遗训——事丞相如父。诸葛亮事无巨细,亲力亲为。在诸葛亮为北伐上书《前出师表》时,阿斗已22岁。诸葛亮在这字里行间表达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的同时,也表达了对阿斗各种不满的情绪,像教训小学生一样教育阿斗,“亲贤臣,远小人”。如果是你,在这样一个年轻气盛的年纪,定会因此龙颜大怒。但是阿斗没有,他宽宏识大体,懂得为大局着想而退让。
诸葛亮去世后,阿斗废除了丞相制度,将原来集权与丞相的权力一分为二,使他们互相制衡。他还适时提出“伐魏必须与东吴联手,东西互为犄角,或等待为国叛乱”的战略方针,休养生息,比诸葛亮一位北伐更适合当时国情。
至于乐不思蜀,不过是体现他能屈能伸而已。莎士比亚也说:“装傻装的好也是要靠才情的;他必须窥伺被他所取笑的人们的心情,了解他们的身份……”
同样是投降的皇帝,东吴的孙皓则被司马炎杀害。由此可见,乐不思蜀确实是当时最好的选择,先自保,再图良策。设身处地的想一下,假如我们是当时的阿斗,我们又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若以成败论阿斗,他是扶不起来。但纵观历史,投降的君王又有几个能安享晚年?阿斗却用智慧在刀尖上活到了寿终正寝。
阿斗,你真不愧是识时务的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