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湟谷地地处黄河以及支流湟水河,大通河三河流域中,先民们从远古时期开始就在这里繁衍生息,狩猎耕牧于其间,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河湟文化,而其中的马厂文化更是其中璀璨夺目的明珠。从青海东部的民和县川垣新区向东前行大约5公里,然后往北通过村道便到了青海民和县马厂垣乡边墙村。穿行于村中的小道,到达边墙村最北部的一处台地上 ,这里便是文明遐迩的马厂文化遗址所在地。
1923年秋天,瑞典人安特生首先在洮河流域,即今天的临洮马家窑发现了一种新石器晚期的文化遗址,因发现之地叫马家窑,故命名为“马家窑文化”。随后他又来到地处湟水河边的民和盆地考察,在湟水下游南岸的民和县马厂垣乡边墙村发现了属新石器时代向青铜时代过渡的文化遗址,并将这个处文化遗址命名为马家窑文化“马厂文化类型”。在建国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文物普查中,考古学家们又对马厂遗址进行了详细调查,因其独特的文化内涵而成为马厂文化类型的命名地,这里也成为研究青海东部新石器时代晚期和青铜时代文化关系的重要遗址。1988年,马厂垣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在一个名叫海石湾的西北小镇工作生活了三十余年。海石湾和马厂文化遗址隔河相望。我也知道在我生活工作地的附近有个马厂文化遗址,但由于地处两省,尽管离得很近,一直却没有机会来到马厂文化遗址所在地瞻仰朝拜。最近几年,由于工作的关系,我开始关注这个地方的历史文化。在工作学习之余,我除了查阅书本网络了解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外,自己也开始收拾行装,在业余开始一些田野实地考察的工作。在西北地区只有有大河流过的地方,自古到今先人就繁衍生息。我们生活的大通河湟水河沿岸目前发现的人类生活的遗迹历史可以追溯到4000年前的马家窑马厂文化时期 马厂文化的由来也是由于发现了马厂文化遗址。所以来马厂文化遗址实地考察,也就成为我一直向往的一个宿愿。
也许是冥冥之中有先人的引导,终于在一个偶然的机遇里,在朋友的向导下这个宿愿终于得偿。我和朋友从我们生活的甘肃海石湾出发,一路穿过川海大桥,再折向东,沿着民和县成川垣五路前行两公里,看见有一条向北下行的村道,沿着这条不起眼的村道蜿蜒向北边的湟水河畔前行。“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沿着两边台地间一条狭窄的村道前行到湟水河边时忽然之间豁然开朗,看见一个地标牌子挡在前面,这里便是马厂遗址所在。
站在矗立着马厂文化标牌的地方四处打量眺望,在你的脚下,3000年前的先辈们在这里和我们一样造屋,觅食,繁衍子孙后代。你的脚下的土层里可能就隐藏着先辈们生活劳作,繁衍生存的信息秘密。这些秘密等待着我们这些子孙后代们去发掘,去了解和知晓。
根据现有的马厂遗址的墓地和生活区发掘的实物反映出马厂时期的先民们已经开始过着定居生活,他们一般都在河流两岸的高地上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屋里。你可以想象,在上古时期,一群裹着兽皮,手握着绑着削尖的石器木棒的先民们经过艰难的长途跋涉。他们一路和恶劣的天气,和未知的疾病,和凶猛的野兽搏斗抗争,先民目睹氏族成员在路上一个个相继倒下。这些远古的先祖们忍受着失去亲人的痛苦,忍受着饥渴病痛的折磨,一路坚持着,一路抗争着,一路跋涉着,就是为了寻找一块有水土有草木,能安置家人,能安居乐业的乐土。经过了经年累月的长途跋涉,很多的亲人倒在了路上,剩余的部落成员,他们终于来到一条大河边,他们终于发现了位于湟水河沿岸这块背山面河的台地。
我和先人一样现在站在湟水河南岸的这块台地边缘。我现在想象,我就是先祖群落里的一分子,我也可以是他们中间的一个小头领。当我站在这里,我猛然感觉,这里就是我们要寻找的安居乐土。环顾四周,这里依山面水,两面的台地中间还有一条底部平展的沟谷,沿着这条沟谷一直可以走到河边去取水。我们不妨下去沟谷里走一走。我们发现这条沟谷里荒草长的特别茂盛,荒草里有好多的野兔,野鸡等小动物,他们可能从来没有见过我们这些直立的人类,看见我们也不跑,只是从草丛里探出个小脑袋,眨巴着一双小眼睛大量着我们。再往下走,就到河边了,双手捧起清冽的河水大口的喝一口,再美美的洗个脸,在这个干旱少雨的地方,我们在这里再也不为喝不上一口水而发愁了。
再返回到沟谷上面的台地上。沟谷两面的台地背山的一面是广阔的平台,平台地上面是一望无际的草场,草场里有数不尽的小动物。面河的一面是两三人高的断崖,完全可以阻挡野兽的袭扰。我们只要沿着断崖后面的平地上挖出几条环形的壕沟就足以在平台的一面防止和阻挡野兽的袭击,再留一个小小的出口,然后面朝河岸断崖的一面挖出地穴,上面可以沿着地穴四面垒出墙壁,再上面盖上砍下的树干荒草。好了,我们晚上睡觉歇息的房屋也建好了。根据考古发掘出的实物显示,在马厂文化时期的人们就以氏族为单位过着定居生活,他们生活的聚落多位于河流两岸的高地上,他们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屋里。
在马厂文化时期的人们已经学会了用火去烧制食物。可能最开始的时候,先民们多数用打制和磨制的石器,把尖利的石器绑在木棒上,用来打猎,获取动物的骨肉做为食物,皮毛做为衣料。也用石器来采集野果,去地里下种,收获谷物粮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远古的先民开始发现烧制陶器的秘密。在众多的马厂文化类型遗址里,发掘了数量众多,色彩艳丽,图案丰富精美的彩陶器。我们不难想象,远古的先民们发现了烧制陶器的秘密以后,人们再也不会去费力的找寻能够盛放食物饮水的器物了,人们也可以用陶器来烧煮食物。继用火之后,烧制陶器是远古人类材料史工具史的一场划时代的革命,远古先民的勤劳智慧和我们现代的人类相比一点也不逊色。聪明的先民还把日常生活里崇拜和向往的一些形象花纹图案用不同的颜色画在陶器表面,烧制出来就是我们现在发掘出来所见的色彩艳丽,线条奔放,图案精美的马家窑、马厂文化的彩陶器。
当你站在马厂文化遗址前面,你环顾四周,你可以浮想联翩。在4000年以后的今天,人类已经进入21世纪。今天,人类发射的宇宙飞船已经在火星登陆。当你眺望河对岸的今天叫海石湾的地方,可以看见号称亚洲第一的方大炭素公司。河面上还有标志人类开发自然成果的水电站。一条连接甘青两省的高速公路沿着湟水河面跨过,给两省带来数不尽的人流、物流、财富流的交流互动,给这里的人们带来繁荣和富足。人类不管发展到任何阶段,当你站在先祖曾经生活的这块热土上,当你在这里默默地和先祖进行心灵的对话。你突然感觉到,从4000年以前开始,先祖们就启示我们,我们要顺时、顺地、顺势地去开发我们脚下的这块土地。一代又一代的我们开发着天地赋予我们的资源,我们制造着改良着手里的工具,创造着我们生存繁衍血脉的家园,,这难道不是先祖传承给我们的星火和使命吗?当我们信步四周,当你查看着大量几千年以前先祖们生活的遗迹的蛛丝马迹,你渴望在你的面前站着一位远古时期的先祖,他可能会向你讲述四千年以前先祖们在这里生活繁衍的一点一滴......四千年里,这里发生了多少人世间的沧海桑田和悲欢离合。斗转星移,时至今天先祖生活的大多数遗迹早已经湮没。只有偶尔发现的一块经过先人手工打磨过的一块石头,地层里先人遗留的一块遗骨,如果运气好的话你可以捡回来一块陶器的残片,这一切才能告诉你这里是先人曾经生活过得一块土地。而今先人离去,先人曾经涉足的山水土地还在矗立在天地间。这一切仿佛告诉我们,我们可以顺应和开发利用自然,但不能妄想征服自然;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是脆弱和渺小的;大自然是永恒的,人类永远是匆匆来匆匆去的过客。
当你踏足这里的每一块土地每一个角落,这里面都包含着远古先人们曾经生活的密码,这里都有先人正告现代后人的生存奥秘。据当地人说,这里河岸南边沟谷还有沟谷两边的高台地都被政府文物部门保护起来了不让开发,不能动这里的一块土地。也许在不远的将来,在一个恰当的时机里,文物部门的专家开始再一次发掘马厂遗址,那个时候,我们可能会知晓更多的马厂先民曾经生活的秘密,我们可能会更多,更深更周到地体味和知晓马厂遗址下面曾经发生过的远古人类生活里的岁月悲欢的大剧,我们可能会得到更多的关于人类如何更好地和自然,和环境友好相处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