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和B是多年同学。A一直成绩优异,高考分数上一类,大学上了211。B一直成绩一般,高考分数二类,大学上了一个学院。
A的专业是法学,因为A没有特别爱好,高考分数也不够上填报大学的热门专业;B的专业是编程,因为B热爱计算机。
A其实根本不喜欢法学,因为不甘心学历考了两年司法考试,考了两年公务员,公务员没考上,于是选择了做律师,就是很悲催的实习律师,每月补贴1k,没有工资。B大学没毕业就进了科技公司,实习期工资月薪3k,转正后7.5k。
B离职了,因为工资涨不上去,很快找到新的工作。A实习期马上满了,但是找不到接收的律所,也没有案源。
A请B吃了个饭,B告诉A当时选编程是因为看到了趋势,这个专业必然是大量缺乏的,离职半个月里面给自己充充电神清气爽,找到新工作后要继续学习,因为“本领总是自己的”。A除了对工作现状的吐槽就是对现实的无奈。
B谈起公司规模大管理规范,谈起因为工作能力强受到领导重视,谈起因为薪资待遇太低选择跳槽,谈起未来的规划,A无比羡慕。A想跳槽,大所不收,A想转行,没有一技之长,A一面在人前炫耀自己的学历,一面在人前默默自卑。
211的学历比不上热门的专业。
A终于明白,专业也好,学校也罢,社会的刚需是什么,就要努力变成刚需的刚需才能活下去。A希望现在开始努力不会太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