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遇到了两件相通又对立的事情,同一时间担任双重角色“指导人”和“被指导人”。站在不同的角色立场上,突然有种大彻大悟的通透感。
作为一个“被指导者”,我是很称职的,论文要审阅了,初稿完成,发给老师,收到老师回复邮件的时候,我既兴奋又惭愧。兴奋的是老师把我做得不合格不完善的地方一一标注,并指出问题的解决方法,生怕我再理解不清晰,专门给我发了一篇师姐的佳作以供参考学习。末了,导老师还说明因为近期出版社催稿的时间太紧迫,抽出不多余时间再对我的论文进行更详细的批阅,只能让我自己修改完善之后再反馈给他。其实,对于老师的第一次批阅结果,我已经相当满意和感激了,但是老师却觉得抱歉,这样我深感惭愧和内疚,因为自己的才疏学浅,不够专业,给老师带去麻烦,对老师的敬业和认真负责更是心声钦佩。
作为一个“指导者”,不敢用称职来“包装”自己。说实话,我不是一个特别能忍耐不断重复的人,当一些话语还有方式方法对一个人说了很多遍,甚至手把手教了很多次,仍然进步不明显的时候,内心的确是有种崩溃却不能表现出来还要强做耐心的样子真是要扭曲了。从开学到现在,每节课都要“重复”十遍,虽然各个班的情况有差异,也有新意,对于一个讲述者难免有时候觉得枯燥。为了方便课堂的管理,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课堂主人的角色,我对每个班的科代表都进行了培训,每节课如何记录同学们的课堂表现,回答问题的次数,怎么对各个小组进行评价总结的方式都一一交代给科代表。这一点不是老师要“偷懒”,是因为学校的课改模式要求老师教给学生自助管理课堂,参与课堂的能力,作为学科的科代表,这些也是必须要会的一项技能。十个班十个科代表,有些班级的科代表,我说过一遍之后,就可以游刃有余,有时候的语言表达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能力让我这个老师都心声佩服,做得的确非常专业,厉害了现在的“00”后们。但是,也有一些班的科代表得需要多次培训,才能慢慢有所改善,每节课课前都要交代一遍,才会想起做一些记录工作。这些需要反复说的科代表们,有的经过几次指点之后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并且开始有自己的独特方法。但有一个班科代表却让我有些苦恼,好像我怎么说都不奏效似的,面部表情给人一种迷茫的感觉,无精打采的样子,有那么一瞬间,我甚至心生找班主任协商换掉的念头,这样下去的话,太耽误时间了。但我知道,就算是咬牙坚持,我也不能做出这样的选择,孩子毕竟还是孩子,每个人的花期不一样,性格也不一样,我不能因为她不善言辞,不敢在讲台上和同学们大大方方地讲话就打消她正在努力做好的积极性。作为一个老师来说,理解和尊重个体差异,慢慢了解每个孩子,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有耐心地给予指导,哪怕是不断重复也是应该必须要做的。
就在昨天去他们班上课的时候,看着她的样子,心里莫名地蹦出一个念想:怪不得用人单位招人的时候大都要求有相关经验,就算是没有经验的应届毕业生也都要求学历、学生工作经历、毕业学校等。都喜欢好“使”的人啊,不是哪家单位都愿意花费人力、物力、财力去培养一个什么都不会的新人的,就算是有,掌握技能的速度太慢的话,会不会被“炒鱿鱼”了呢。想到这些的时候,我一个激灵幡然醒悟,对学生当然不能这般“残酷”。于是,我深吸了一口气,笑着看着她,调整好语速,慢慢地一字一句地告诉她这节课的要求,她需要做到哪几点。这一次,她似乎和我终于产生了共鸣,心领神会地点点头。没错,一节课下来她比之前要自然很多,还主动发了言。看着她突飞猛进地改变,内心由衷的欣慰,快下课的时候,我对同学们说:“感谢科代表为我们大家服务,大家有没有觉得这节课我的得力助手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同学们纷纷举手,我找来几位同学说说她的改变,同学们说她这节课记录得非常详细,很公平公正地为每个小组加分,而且做总结的时候落落大方了很多,脸上还有笑容。同学们夸奖她的时候,我看了她一眼,她有些害羞地低着头,最后我给了她一个拥抱,和同学们说期待下一节课她更进一步地突破自己,大胆展示自己,她依旧害羞脸红地点点头,我看到了她眼睛里的亮光。
我不是张扬自己对学生怎样怎样,这是我的工作,于情于理应该做到的事情。而是因为老师的耳濡目染,道理来说,老师没有必要花费自己那么多时间来如此细致地指导我了,他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打动启发了我。这个看着有些木讷的学生也让我想起的自己深陷无助和焦虑之中,碍于面子担心被拒绝又不得不厚着脸皮求助时,那些丢下手头正忙着的事情,耐心为我点播指路的人。
经历了这些事情之后,我突然意识到,当我们遇到困惑和难题的时候,应该说除了父母和老师,不是谁都有这个责任和义务花费时间来指导我们。先不说父母和孩子,老师和学生这样必然的关系,就说工作吧。新人入职的时候,很多单位都通过“师带徒”的方式来带领帮助新人尽管适应工作,能够独当一面。然而,作为一个新人,肯定不能像在家里和学校的时候,依赖师傅,师傅也有自己很多工作要忙,不可能有那么多多余的精力手把手去教一个新手,就算是人家师傅愿意,那么徒弟本人也不能什么事儿都去找师傅,恐怕自己也会觉不好意思吧。再说了,同样的事情,别人都可以做好,你自己却总是落后的话,对你在工作上的长期发展也未必能有好的机会吧。
想想自己挺幸运的,上学时遇到认真负责人亦师亦友的好老师不厌其烦地指导帮忙,工作了又遇到很多热心又耐心的前辈和同事们毫无保留推心置腹地悉心帮助,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都像家人一样体贴照顾。也正是因为身边有这么多良师益友做楷模,使得我不敢也不能放纵偷懒,才有机会成长到今天的模样。这应该就是一种“吸引力”,因为那些愿意伸出援手拉你一把,你收获的不仅仅只是那一时的问题被得到解决的轻松,还有设身处地将心比心,等有人需要你的时候,你也会因为接收过不计回报的指导而学着去做那样的人。
讲真,好好珍惜那个愿意腾出自己时间为你付出指导你,帮助你进步和成长的人吧,是他们的“牺牲”铸就了你人生前行的扶手,才使你少走很多弯路,节省了更多的时间去走正确路,快速地达到目的。
有个愿意花费时间指导你的人不容易,请珍惜这份真诚,因为有了这样的人,你才有机会融入到这样互助的圈子里,感受爱和被爱,因为有这样氛围的感染,才能够将这份美好的感觉传递下去。
每个人都有擅长和未知的领域,都是从一无所知,经过生命中的“老师”指导,自己学习,逐步成长。从陌生到熟悉,从暗淡无光到展翅翱翔,从幼稚的菜鸟到担当的雄鹰,每一步的突破,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都少不了那个愿意指导你的人。愿我们所有人在做“指导者”和“被指导者”时都能够珍惜这份单纯进步的快乐,愿有人需要我们时,也可以像被指导时那样,弯下身子,给予他人微薄的温暖。互相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