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孩子是夫妻共同的责任
父亲不缺席,母亲不焦虑,孩子的生活才会更快乐。
育儿不是妈妈一个人的责任,希望爸爸们能多多参与其中。
前几天,看到一个让人特别揪心的视频,视频中一个小女孩多次被一女子打倒在地,短短45秒的时间,小女孩就被其扇耳光9次,而打人的不是后妈,而是小女孩的亲妈妈,而被打的孩子,也只有3岁,被打的原因只是因为没有好好吃饭,就被扇耳光。
其实像这类打骂孩子的事情在如今社会上并不少见,之前我们说过一位妈妈因孩子与同学发生争吵她被校方感到恼火,在回家路上推着自行车猛撞孩子,期间还多次用力挥击掌掴孩子,也有一位妈妈因为孩子在外面玩不愿意回家,愤怒之下便把孩子拖进电梯一顿爆踹,下手之狠让人为之不忍。
新闻一出,很多网友都生气的责骂这位打人的妈妈。
“摊上这样的妈妈真倒霉。”
“这样的女人不配拥有‘母亲’这个称呼。”
可我想问一下,各位,这位妈妈,真的是不爱孩子吗?
这位妈妈原来不是这样的,那为什么现在变成这样子了?
丈夫常年在外,孩子和家务等全部落在了她的身上,长久下去被压得喘不过气,情绪极易崩溃。
武志红老师曾在一本书中这样写道,有问题的家庭结构,常可归到一种模式上:
一个焦虑的母亲,一个缺席的父亲,和一个有问题的孩子。
丈夫的缺席,真的会将一个女人逼疯。
养育孩子这事本就是状况百出,丧偶式育儿又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各个中国家庭里,婚后,女人成了妻子,成了妈妈,而男人依然是男人。
妈妈的怒火无处发泄,孩子也就成了“受气包”,可是家长们,你们知道你们的暴力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吗?
1、肉体上的创伤
轻则皮开肉绽,重则多处骨折,伤筋动骨,更严重还出现过活生生将孩子打死的情况。
2、变得抑郁
长期在家长的打骂之下,孩子会产生出异样的心理变化,可能会有"活着也是整天挨打,不如死了算了"这种消极情绪,长期被这种负面情绪所包围的情况下,孩子很容易产生轻生的念头。
3、愈加暴躁
在遭受家长打骂时,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增长,深知无法反抗的孩子会把内心的情绪压抑在心中,然而长时间负面情绪的堆积之下,一个细小的精神刺激就会引发孩子产生强烈并且难以控制的愤怒情绪,长大后会有一定的暴力倾向会对周边人造成伤害。
孩子不应当成为我们情绪的发泄口
当我们在家、在孩子面前忍不住发脾气、发泄不快时,我们一定要有自我觉察的意识。
在情绪到来之前,不妨暂停对孩子的教育,短暂离开。深呼吸、冷静2、3分钟,调整好情绪再“粗发”!
当我们真的做出让自己后悔的事了,一定要学会向孩子致歉,客观地直言告诉孩子自己遇到不开心的事儿,并非针对孩子本人,请孩子谅解。
如果说孩子是一粒种子,那么家庭就是土壤,家庭氛围便是空气和水。
如果一个每天都生活在专制,暴力,吵架声中度过的孩子,他的一生是不会快乐的,同时,一个缺少父亲陪伴的孩子,他会变得非常胆小,缺乏安全感,唯唯诺诺,这样的孩子都非
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我们的孩子也许有些调皮捣蛋,也许表现不尽人意,
但他也如同彩蛋般,经常给我们带来出其不意的惊喜和感动。
身为父母,愿所有爸爸们明白:
养育孩子,不仅仅是妈妈的责任,而是夫妻共同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