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轮公开课时至此时已圆满落下帷幕。当我以听课者的角色,以学生的姿态认真听完每一堂课后深有感触。谨以此文来纪念这意义非凡的成长。
一、“听”情感
再次翻开我的听课记录,每一位老师的声音似乎还在脑海回荡。感触最为深刻的莫过于我们语文组老师在课堂中传递出来的情感意蕴了。
燕红老师的《背影》,将课堂的重点放在寻找父亲所说的话,并体会父亲对儿子的情感这一环节上,纵使普通班的学生不能深刻领悟作者的细腻情丝,但作为听课的我无不为燕红老师的用情之深而感动。她在学生找出句子又无法体会父子深情时,以自己的阅历用恰当的比喻让人切身体会到父爱如山。
最是平淡的,才是最意味深长的。同样如父亲的背影与他简单明了的叮咛,也是如白开水般不足以引起人的注意。可,你不知我们因为有父母这永不厌倦的重复才总是如此任性。背影,屡见不鲜,但真正有余味的并且留下来值得你我品味的才是好东西。燕红老师那句低沉却又意味深长的“有母亲的孩子永远都是孩子。”深深震撼了我的心灵。语文教学的成功,不正是这情感的启发吗?
另外,听罢王嫣婧老师的《金色花》也颇有感触。课堂以最朴实的一句“你和父母玩过捉迷藏吗?”导入,在师生之间的交流中让我感受到了浓浓的幸福感。这幸福来自最真实的情感体验,在王老师整堂课的教学中,初为人母的我不紧感叹,成为一个母亲,然后成为一名老师。课堂上,王老师也多次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朗读,体会母子亲情。也因此文章的主题似乎并不全是从老师嘴里讲出来的,而是学生自己品出来的。课后又给学生留下一个具有实践意义的作业:吃饭时给父母夹一次菜?观察父母的反应。将文本延伸到生活,语文味很浓。
二、“听”教法
不同文体在语文教学中呈现出不同的教法。刘晶老师的《春望》是典型的诗歌教学,课堂将重点放在“读”,通过自读,齐读,小组合作读等多种朗读方式与教师讲解相结合品味诗情。相比我的《望江南》来看,这一点需要用心学习,并且做到结合这样的教法重新设计教学。
韩桂莲老师与许莹老师的《咏雪》是文言文教学的又一典型。两位老师都以不同的方式将文章的译文与记叙情节得到了合理的梳理。教学目标设计明确,重难点突出,假如学生的积极性再高一点,我深信在这样用心的教学下,文言文定会有所突破。
康盼老师的《秋天的怀念》,以诗歌《游子吟》导入,完美的古今对接,使教学主题在课前就已明确。课中首先展示目标,师生都明晰课堂重难点。讲解中对文章的字词处理也极其细腻,同时学生在文章语句的理解上体会到母爱的伟大。结构环环相扣,耐人寻味。
三、“听”后反思
我认为,凡是走过的都该留有痕迹。第一轮公开课结束,我将我的收获一一道来,希望在日后的教学生涯中能够取长补短,不断进步。
“吾日三省吾身”,潜心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