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五岁半孩子的妈妈。从好动倔强的开开出生那一刻开始,我就踏上了一段艰难的“修身养性”之旅。从他两岁以内我对他的千依百顺、万般照料,到他三四岁时我的严格强硬、动则暴跳如雷,我开始变得越来越像个泼妇。而开开体内似乎有着一股洪荒之力,越来越不受控制,我慢慢意识到,孩子性情里的狂躁可能是我和家庭带给他的。而他,本来可以更好。
缘于一次正面管教的公开讲座,我郑重地端起《正面管教》这本书,开始认识孩子、认识自己、认识我们的情绪、认识正面管教。
书中的理念深深吸引着我,我第一次认识到,孩子也是社会人,也需要被赋予社会责任感和集体感;孩子的错误行为目的缘于寻求过度关注、寻求权利、报复或自暴自弃。我也开始意识到,虽然我的严厉、唠叨和责骂都缘于对开开的爱,可他感受到的却不尽相同。
书中从始至终贯彻了一个核心理念:和善而坚定,而其前提是认识孩子行为背后的目的,理解和尊重孩子。以前,我从没想过一个几岁的小不点也要被理解和尊重,也会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可最近的一件事让我深刻体会到孩子被理解和尊重的需要。
我周末带开开去他二姨家玩,正和二姨谈论着他参加EF阅读挑战赛以来的进步。开开突然大声叫“妈妈、妈妈!”“宝贝,你忘记了吗?大人说话的时候不要打岔”,我立马制止了他。整整一天,开开情绪都很低落。晚上回家我问他:“宝贝,怎么感觉你有点不开心?”开开没有回答我。在我的再三追问下,开开委屈地哭了:“妈妈,我只是想告诉你:谢谢你每天陪我读英语。”那一刻,我似乎听见一个声音,那是开开心里无声掉落的一片花瓣。
而理解和尊重并不意味着对孩子的过度宠爱和娇纵,因为只有坚定的态度和有限的规则,才能带给孩子更大的安全感。娇纵的方式,会让孩子学会通过某些不良行为来操控家长;而惩罚的方式不能产生长期有效的结果,甚至可能会造成孩子的退缩、愤恨、反叛甚至报复行为。
认识孩子行为背后的目的,和善而坚定地管教孩子,让孩子关注有效的解决办法,是对孩子的尊重和鼓励,有助于孩子感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有助于教给孩子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人生技能,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良好品格。
积极的暂停、启发式提问、鼓励、给孩子选择、让孩子参与解决、班会或家庭会议、自然后果与逻辑后果等管教工具,给了我一些全新的思维方式。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成长的我,总认为严格的管教才能培养孩子的良好品格。于是,我总会看到开开犯的各种大小错误,总在不停地批评、纠正他,直到有一次,我才意识到自己的严苛和专断导致的不良后果:
开开有时会从幼儿园带回来没见过的玩具车,问他就说是某个小朋友送的。我害怕他没有是非观念犯错误,于是给他定了个规矩:不许接受别人的礼物。但没过多久,这个规矩就不再起作用,我又会偶尔发现他带不认识的玩具回家,再问他,他就总是支支吾吾,说是在某个地方捡的。孩子的小谎言自然瞒不过我的“火眼金睛”,哪有隔三差五路上就会有个不错的玩具可以捡的呢?这时,我的心底更加恐惧。
所幸我接触了正面管教,它教给了我办法。我将开开搂入怀中:“宝贝,妈妈看得出来,你很喜欢这个玩具车,对吗?”开开胆怯地点了点头。“妈妈理解你。当我很喜欢一样东西,而朋友又愿意送给我,我也会有点抗拒不了。”开开抬起头看了看我,眼中闪过一道亮光。“当你接受了朋友的礼物,这时你应该怎么做呢?”“跟他说谢谢。”开开语气突然变得轻快起来。“还有吗?”“妈妈,我可以也送给他一辆车吗?”开开思索了很久之后问我。“不错的主意。如果你喜欢朋友的玩具,但他不想送你,你怎么办呢?”“那我就不要呗!或者我可以拿一辆车跟他交换!”呼~我的心一下就落地了。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开开会主动告诉我谁送了他什么玩具,他送了谁什么玩具。我很高兴看到开开的变化,他不仅更乐于跟朋友分享,也更乐于跟我分享他的快乐。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免不了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但每次犯错都是一次学习的好机会。孩子只有感觉好还能做的好,所以,相信孩子,给孩子理解和尊重,教孩子关注解决问题的办法,孩子才会更健康而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