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想要开一间自己的工作室,实现自己的理想。她的妈妈总是担心她不能胜任,害怕她会亏本。从定下门面开始,她妈妈就不停在她耳边念叨,本以为妈妈看到这段时间工作室装修、各项准备工作以及自己的营销策略、活动宣传等,会打消疑虑,可哪只她却变本加厉,怀疑自己女儿的方案难以执行,以至于整宿难以入眠。
她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妈妈总是不信任她?做什么事都要管着。毕竟自己已经是三十几的人成天被这种约束着太难受了。
她试图和妈妈理论一番,告诉她自己的目标、理想、可执行的营销方案、未来的方向以及一些对风险的评估,可这样的说明也并不能起作用。希望妈妈不要干涉太多,她只想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一个快乐的创业人。
朋友觉得她妈妈太强势了,简直说不通,从小到大都如此,与此同时,又担心妈妈太过担心自己创业影响身体,便问到我,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处理。
我记得主持人涂磊曾经说过“家是讲爱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有一段时间,这句话流行,成为很多女性处理夫妻关系“挡箭牌”,并以此证明双方的感情是否牢靠,判定他爱不爱我,后来又有很多人说这简直是毒鸡汤,坑害着很多家庭。
我对此的看法是,很多亲密关系之所以到最后走向破裂,根本原因就是我们真的太爱讲理,总想着你错我对,我要占上风,你要臣服于我,要听我,我的错的也是对的,凡事不理论一番那都不正常…,更多家庭关系的处理也一样,我们真的太想让对方“听”我们的…
那是不是家里就不能讲“理”,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我认为这里的“理”,是自己的底线、原则、立场、是非对错观甚至自己的价值观,不能一味地妥协,更不是一心想让对方包容自己。
就拿朋友这件事来说吧。她的妈妈曾经是一名很厉害的保险销售人员,靠着自己的双手一路打拼过来,目前只需要收收房租、打打牌,便能轻松过活自己。她深知如今形势,创业不易,同时对销售有着自己的心得,所以会以自己的认知、经历去评估朋友一些策略,难免会对朋友的决定有所质疑;此外,朋友还有两个孩子,妈妈还担心女儿太辛苦,兼顾不了这么多,事业和家庭难平衡,无暇顾及。
简单地分析可以看出母亲并非单单因为强势想管着朋友,她的担忧和啰嗦似乎有着她的“道理”和“爱”。面对如此,我们想要获得她们的支持自己,首先应该对她们多说“爱”,温暖她们的内心、理解她们的担心、明白她们的用心,并以此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其次,要学会示弱,不得不承认对任何一件未发生的事情,不论有多强的预防风险的能力,都会有失算的时候,开工作室更是如此,所以妈妈的担忧并非完全无道理,承认自己的这份担忧也并不丢脸,这样做不仅让母亲感受到被认可同时也表明自己已经做好了一切的准备。但前面的一系列阐述并不意味着妥协,反而成为自己坚定立场的依据,说出自己的“理”,让一切更加坚定。这里的一切便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夫妻关系如此,亲子关系更是如此,这样整个家庭的氛围有“爱”且不失“道理”。
不过要想做到这一切并非容易,当我们和家人发生冲突时,情绪会遮住我们的双眼,让我们看不到对方的“爱”,剩下的只有“道理”;理智会躲藏起来,让我们忘记自己的“道理”该在什么时候表达,等到想要表达“爱”时,一切似乎太晚…
我把自己的一些观点和朋友分享,朋友很赞同,也准备用这种方式在和妈妈说道一番。
几天过后,她给我打了电话,说效果不错。母亲被自己感动,也开始理解并渐渐支持自己。可她告诉我,她发现自己很难做到对母亲说“爱”,似乎有一些隐形的东西在阻挡着。小时候就觉得她强势,要求高,让人窒息;青春期时开始反抗,于是早早结婚离开她;如今长大为人父母了,有点理解她了,但仍然做不到完全接受她,停留于表面,隐忍着一切,内耗,却放弃再去抵抗,因为她发现母亲已经渐渐老了…
80后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我们这一代接触着很多不同的文化,试图想要挣脱那些父辈对我们的影响,但又发现自己却是那么的无能为力。我们和他们的关系,似乎有着不可描述的隐形冲突,但一辈又一辈的教育影响着我们,告诉我们要“孝顺”,所以很多时候选择自己默默的承受但又心有不甘,于是不断的内耗,在各种纠结中,处理着我们和长辈之间的关系。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很难甚至羞于对父母说“爱”,觉得那不配我们的这段关系,他们更不懂“爱”是什么,因此遇到点事,只剩下“理”了…。再后来发现我们不能说“理”,因为那是渐渐衰老的父母…
能怎么办呢?重样自己一遍吧,这样或许才有能力让自己的“爱”溢出,也有能力去“爱”,更有能力去说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