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今天就是冬至了,再次离开家也有三个月了。
这期间想家的时候好像特别多,总是和室友琢磨着去吃东北菜,锅包肉、溜肉段、地三鲜啊来缓解一下思乡之情,但又怕踩了雷,坏了好心情。最后还是作罢了。
今天食堂有个窗口搞活动,饺子打折,8块钱就有15个,这种便宜还真的不能不占,拿着饭卡就冲过去了。
听室友说,安徽这边的饺子多半都是汤饺,很少有东北那种蘸饺。没了酱油、醋、辣椒油调蘸料的过程,好像连饺子都少了些灵魂。
入口很惊艳,馅料很丰满,也很鲜美。但多吃几个就感觉皮太厚影响了口感,吃到最后就变得索然无味了。
室友说:“挺好吃的啊。”
嗯,确实挺好吃的。但大概是少了家的味道吧。
其实在家的时候,也不是经常吃饺子,毕竟包一次饺子的工程量太大。要一早起来去菜市场买新鲜的菜的肉馅,韭菜肉,芹菜肉,还有西葫芦鸡蛋、茴香肉等等都是家里人很喜欢的。买完还要顺带一份豆浆加油条当早餐。到了爷爷家上楼,一进门就会听到爷爷说:“又包饺子?,总给我找活干。” 说完就拎着菜和肉进了厨房,乖乖择菜了。
吃了早饭就要和面了,这是个技术活。要用一个大盆,能洗脸的那种大小,哈哈。一家人吃要两碗半的面,加一颗鸡蛋会更筋道。“干了放点水,稀了放点面。”小时候第一次和面奶奶就这样告诉我的,结果最后和了一大盆面。活好的面要在上面放一个干净的湿布,让它醒一醒,小时候不懂,长大了大概知道就是让面融合在一起吧。
把活好的面放在一边就要准备馅料了,这个根据馅的不同,饺子的类型不同,菜要剁的程度也不同。比如蒸饺可以颗粒大些,水饺就不行;西葫芦可以剁的粗一些,韭菜就要细一些,都是讲究。先弄肉馅,再放菜,油大一点好吃。但我到现在都还没进化到能拌馅的境界,每次都不让我碰。
揪剂子和擀皮就是我的强项啦,从一开始不会擀皮,擀出来的都是正方形、长方形、不规则形。后来孰能生巧就可以擀出中间厚两边薄的圆形饺子皮啦。包饺子的总是两三个人,所以擀皮的人要手很快才行,基本上一顿饺子下来,擀皮的人手腕都要疼上两天。
包饺子也是一项技术活,要能打的进去馅料,还要保证边不会开。一个一个褶皱分明,像列队一样好看。烧水,开锅以后下饺子要用勺子一直单方向、从下往上轻轻的推饺子,不然饺子就会粘锅,变成一锅片汤。煮饺子的时候我们这些小孩就可以准备自己的蘸料啦,我最爱、酱油、醋、加一点点辣椒油,这种老蘸料真的特别香。
饺子上桌,热气腾腾,一家人围在桌子前,聊聊近况,说说笑笑。这大概就是我想念的家的味道吧。
在家的时候,爸爸让我和他一起包饺子,我总是不同意。“好累啊,还要和面,还要剁馅,我们买着吃不好吗?”爸爸也骂我几句小懒虫,也就作罢了。现在离开家,却特别想回家跟他们一起吃一顿饺子。想念凌晨的菜市场、想念进门爷爷的那句抱怨、想念剁馅时偶尔切到手爸爸会说一句缺肉吗、想念包饺子时候队列里最丑的那个是我的、想念饺子上桌一家人举杯的那句辛苦啦。
韩寒讲:“冬至花败、春暖花开,都是生活常态,所以并无需惋惜,后会有期。”
是啊,冬至不只是思念,也是一个盼头。再过不久就是除夕,在外漂泊的人儿都会回家,美满团圆。
今天,你吃饺子了吗?
今年,你回家过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