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莉迪亚死了,可他们还不知道。”《无声告白》开篇第一句,沉重凝结。家人以为莉迪亚今天只是磨蹭了一点,却未知莉迪亚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不知缘由。莉迪亚,米德伍德高中的一名高中生,身上承担着妈妈未能完成的梦想——成为一名医生。她是父母眼中的乖乖女,有朋友为伴,在家里能听到她与朋友打电话时娇俏的声音;她欣然接受父母为她买的书籍,认真阅读认真学习。然而,随着故事的推进,这一层掩盖事实的薄膜被慢慢地撕开。她没有朋友,所谓的打电话,不过是自导自演、自说自话罢了,在同学的眼中她是怪人,她自卑而敏感;她母亲炫耀地告诉邻居“她是天才”,却未知坐在她右边的男孩子学习努力、从不遮挡试卷上的答案;她绞尽脑汁都无法想出物理应用题,测验分数越来越低,甚至不及格……她,终其一生,生活在父母的期待中,那期待像一张渔网将她紧紧包住,挣脱时是生命终止时。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都能从莉迪亚身上找到一点自己的影子,被父母的期望推着往前走。或许是在高中选文理时,父母整天念念叨叨“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选理,就业范围广,以后好就业。”然而你心中念念不忘的是“诗经、唐诗宋词中优美的古诗词,莎士比亚悲情壮烈的戏剧,三毛纯净的爱情……”,你刚反驳两句,想说说心中的诗意天地,便招来父母的声声责骂,语重心长地劝说,似乎不按照他们的意愿选择便是大逆不道,最后愈演愈烈,变成了父母之间争执吵架。你夹在中间,不知所措,现实与梦想,打得不可开交,最后你选择藏起了心中的诗意天地,在父母的期待中懂事地选择了未来的道路。又或许在恋爱时,夹入了双方父母的意见看法:他\她家境不好,他\她工作不好,他\她性格不好,没钱没房没车……父母不同意者,多方阻挠,内外逼迫,猜忌疑虑,疲于应付,冷了彼此的心,草草分手;父母欢喜者,日日催促早日结婚,早日生孩子,还没来得及规划未来便被匆匆推着往前……我们便是这样,在父母的期盼中、催促中马不停蹄地前行。
“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是的,我们总其一生都是成为自己的过程,愿每个人在“满足他人期待”和“做自己”能找到平衡,找到真正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