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

初释:意为由于天生具有道德觉悟而有道德认识,这是圣人本性所固有的,是尽心知性;由于有了道德认识而产生道德觉悟,是贤人受教化的结果,是存心养性。语出《中庸》:“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壶天山人诠释:自诚明,是有自己的内在的一种诚意的功夫报之一种明觉,这种就是见自己的本性,这就谓之性,这是内在的一种功夫。而自明诚是由于让自己的一种明觉,然后让众人产生一种诚意,这种就是一种教化。一个是自利,一个是利他。由内在的诚达明,视为之自利的见性,而由明觉让众人产生诚意,这就是一种利他的教化。

应用:其实学习经典最重要的就是要在于诚意,要有敬畏之心,这个其实是修学的一个药引子。教大家一个方法。比如说读阳明先生的《传习录》,你在读之前,先拿着经典先默念一下:顶礼王阳明先生。然后再把《传习录》放额头上,放个五秒钟,再开始恭敬的打开《传习录》读,相信你一定能获得不一样的效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