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如潮水逆流 唯独心声不息
文 | Kevin
或许在中国老百姓传统的思维当中,回家过年应当是如同四季一般自然的事情,每到人们开始在自家门前张灯结彩的时光到来时,脑海当中对于故乡的记忆就会依稀浮现出来。
不过近几年来,“回家过年”似乎比往常要更不一样了些,年轻消费群体的崛起带来了全新的生活理念——与长辈一代有所不同的是,年轻人们对于“家”的概念有了更加多元化的解读,比如一句近来相当火爆的广告词所演绎的那样:
“爸妈,跟我去旅行吧,今年过我的新年”
从长辈的角度出发,恪守祖宗之道,留守故乡的土地,外出的游子归家,是“过年”这个词在漫长的时光旅途当中所被人们赋予的含义。与此同时在新的一代心目当中,“过年”最重要的内容并非局限在传统的思维当中,“过我的新年”潜在当中便彰显了年轻消费群体的自我中心趋势,也体现了这一群体正在接力成为家庭消费主导者的趋势。
因而回家的过年与否其实并不是一个传统伦理和道德的问题,而是时代发展变化当中,年轻消费群体和长辈在价值观、生活方式以及消费方式之间的不一样碰撞。
之于消费理念相对前卫的家庭而言,在旅途当中过年或许别有一番滋味,领略诗和远方的瑰丽壮美,走遍山清水秀的亮丽风景看上去是一件相当美好的事情,纵然旅途再是颠簸,也是其乐融融;之于家庭观念比较深厚的人群来说,平平安安、团团圆圆地在家中过完这个春节,其重要性甚至要远胜于黄金万两和车水马龙。
身边有一位朋友最近很是苦恼,作为在深圳上班的优秀青年,他在踏出学校的第一年便有每月万元的薪酬,虽然在深圳光是房租的花销便要占去大半,可是秩序井然的生活条件依旧让他非常享受大城市的感觉。
在过去的半年时间里这一切似乎都被打破,家中老母亲去世,父亲孑然一人的生活让他不得不考虑放弃大城市的工作和生活,原本家中父子二人的场景本是凄凉,可是父亲的一句话都让他陷入两难:
父亲做了一笔简单的算数,深圳月薪一万有余却要交纳高达4000的房租,除去各类杂余支出,每月净入账也仅是4000左右——这样一来,回到衣食住行成本均要低上许多的老家,这位可怜的年轻人只要将目标的薪金放在4000元档就可以了。
因此这位老父亲满怀期待地劝说儿子回乡发展。
可是生活并非简单的一加一就能等于二,生活的喜怒哀乐也不是可以叠加或减少的砝码,大城市的秩序感和故乡的人情味始终会有正面的冲突,这是两种不同的生活状态,没有对和错之分,只有每个人自己内心深处生发出来的选择。
有些人见惯了农村生活在精神上的极度空虚,逢年过节便是遍地博彩如花开,聊以慰藉农村生活当中的苦闷,因而从小见惯类似画面的孩子们,发誓若有出人头地的机会便将一往无前,再也不回头;而有些长辈思念儿孙,虽然心中有一份挂念,却迟迟得不到在外漂泊的游子回应,却也是心中疑惑苦于无人解答——并非长辈待人不善亦或是孩子们心存不孝,而是对于正如朝阳一般冉冉升起的年轻人来说,不回家过年应当是一种被尊重的选择,而不应该被某些人戴上“不孝”的标签。
更极端的情况,则应该像此前的汤兰兰事件一般,老家的人待她如恶魔,在一个充满戏剧式荒唐状态下的环境生活,想必再坚强的人心中也会生发出逃离的念头。为恶者并不知自己是为恶,在童年或者青少年时光里曾经蒙受阴影的少年少女们,自然会选择逃离——讽刺的是,这样的情况在部分农村地区可是并未被消除,因而相较于普通的社会现实而言,这样的个案才更加值得我们警醒。
不要因为孩子“不回家过年”而生气,作为长辈和家长更应该明白个中原因,深入了解潜在年轻人心中的心魔。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不过年回家的因素有多,在这个万家灯火的团圆时光,我想代表壹诧全体小伙伴们祝各位:
平安喜乐,心想事成。
不管这个年是选择归家还是旅途,不管你的愿望是团圆饭还是诗和远方,都能够被尊重,被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