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得知自己可以去北京时,距离出发只差一周了,这从天而降的机会,有点像是命运嘲弄之后的恩赐,不可多得值得珍惜。更何况是去北大呢,星姐在北大交换学习两年,从此脱胎换骨,我倒是不奢望自己能在几天内大变身,但是在目前这种工作鸭梨山大的情况下,能回学校学习,也是一种短暂的喘息,保证我不会压力过大,抑郁而死。另外,沾一点名校的气息也好,让自己知道差距在哪里,我从没有生活在一个真正优秀的环境里,缺乏高手去仰视,也就缺乏了某种向往和勇气。
北大这样的地方本该是我自己去的,去仔细观察那些一草一木,那些精英的状态和背影,潜入图书馆和自习室,还有学生食堂,像他们一样看书,自习,自己在学生餐厅吃饭。可惜不得已得和同事同行,内心的开放度被损耗,工作也丢得不够彻底,更别提自习了。第一天学习班开班时,老师说:希望我们可以放下工作,好好地享受北大,享受学习。这句话一下子激起了我内心的渴望,瞬间就让我泪眼朦胧。我有多渴望再深造,此刻的心就有多么地五味杂陈。和社会人士一起上课,就要忍受他们上课时此起彼伏的手机铃声,出出进进的散漫自由,还有时不时的讲话声,学习的环境多需要干净啊!社会人士一来,就把污浊的习气带了进来。北大真正的课堂我只在星姐的文章里看到过,她用的词是“疯狂”、“兴奋”、“鸡飞狗跳”、“开心”。我只能靠这些词语去揣测,去塑造一个意念中的北大,带着普通群众预期的“精英”气质。我上班这三年有所感悟,许多想法都和学生时代不太相同,好似更独立,更透彻,对学习和研究就更渴望。不论什么时候回到校园,我都把自己的身份当做一个学生,遵守纪律,把内心的自由度打开。我此前曾好几次去好朋友读研的学校,和她一起住宿舍,到食堂吃饭,到图书馆自习,内心就会宁静下来,自己也变得放松快乐,我还计划着把自己的周末搬到曲靖师范学院去,好混在里面,把思想再开一点,把人变得再努力一点。这次在北大,我也怀着这样的私心,可惜最终还是夭折了,对我来讲是一个巨大的遗憾。所谓大学精神,不参与这些活动,也是很难感受得到的。
我在北大的这几天恰逢毕业季,每天都能在校园里遇见毕业的学子,身着学士服,脸上的表情快乐而满足。我偶尔会偷看一下他们,发现很多人都是帅哥或美女,再想想别人的智商,然后就得感叹一下自己的平庸了,不仅庸,还丑,哈哈。北大的校园很大,大概得走三个小时以上才能走完吧?反正,我经常迷路,还分不清东南西北。学校里到处都是苍天古树,树荫浓郁,有的地方有小山包,加上夏天的艳阳和蝉鸣,还有时不时的鸟叫声,使得整个校园蓬勃而又让人安宁。绿色其实是一种浓郁而热烈的色彩,生机勃发,而蝉鸣就会让环境冷下来,需要你静静听点什么。王籍在《入若耶溪》里有句诗“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说的就是这种美好了。校园小道上,很多同学都骑着自行车穿梭而过,使得整个环境更加充满诗意和情怀,你怀念学生时代吗?那你的记忆里一定有一辆自行车,别管是载的谁,它一定是青春的一个符号,无论是在电影里还是在生活里。而北大最著名的未名湖,博雅塔,也是风光旖旎,水波微澜,下雨的时候,有点像烟雨江南。
北大的建筑分两类,古老的和新建的,古老的建筑都是上了年纪的红色,色调一看就是古代的,据说有很多的故事,最著名的该是五四运动,我没仔细看它们的样子,因为它们实在太多了,我有点应接不暇。新建的建筑就没什么明显特色了,也可能是我看不懂。有的楼名字很出名,比如光华管理学院,有的楼设备特别好,比如微纳电子学研究院。学校里还有挺多的运动场,无论什么时段路过都有人在运动,即使是最热的午后,我常常奢望自己不那么忙,好可以出门去运动,不过只停留在想想的阶段。北大有一个百年纪念讲堂,会放一些电影和讲座,我正好赶上了《三人行》上映,就买票进去看了看,票价优惠。讲堂能容纳上千人吧,还有两层,顶特别高,看上去像个歌剧院。和一群学神一起看电影令我有点惶恐,我生怕get不到他们的笑点,发生《欢乐颂》里曲筱绡和安迪等一拨精英在一起发生的尴尬事情,好在最后倒是没发生。讲堂门口的海报上还预告着接下来几个月的好节目,比如舒伯特艺术歌曲之夜,芭蕾舞巡演,可惜我都无福消受了。
要说北大有什么不足,就是学校里闲杂人等太多了,包括我们这种,短时期内大量杂人涌入,还有各种社会人士拖家带口来参观,连想拍个人照都得抢时机,校园环境不那么纯粹。大概是因为学生都要放假了,所以学校也就不那么严格在意了。
我在北大上的课基本都是自己的专业课,基于我个人的原因,我不是很喜欢上。反而是其他的几门非专业课,还挺吸引我,像是论语和儒释道,我最喜欢的是康小明教授关于创新人才的那堂课,他的教育观点跟我重合度挺高,此外还有很多我不知道的新内容,让我听得特别high。学习的快乐啊在我的现状下真是很难得。正好在上课这段时间,我在读彼得•海勒斯的《寻路中国》,他和康教授在多个事件的观点上也产生了重合。知识重合和组合总是容易让我兴奋,我不是学霸,但我学起来很快乐。
学习快结束的时候,我给天鸽买了一些北大的小礼品,希望她能到这个美好的校园来上学。我对学习的许多期待难以实现,天鸽像是我自己理想中的我,一直都更勤奋地,更努力地奔向未来。
在北大学习的一周,我看完了耶鲁公开课的教材《聆听音乐》并开始做整理笔记,读完了一本《我的另一种生活》以及半本《寻路中国》,但是没有来得及坐下来一个人静静地写文章,只能在夜深人静地时候悄悄地发个朋友圈,以缓解我想学习且话唠的饥渴症状。我的状况很复杂,只有逃出工作的时候才能好好学习,写作,所以即使只有一周,我还是抓住了许多时间,完成了几件令我愉快的事。
星姐今天的文章《名校和非名校最重要的差距,悄悄地影响着我们的一生》里说:“普通人用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即使没能成为特别棒的那一个,那也一定好过现在的我们自己。”我想这就是名校对于普通人的意义。
离开北大的前一天,我在心里描绘北大,突然想到了徐志摩那首《再别康桥》,徐志摩写的是他的英国剑桥,而在我心里,这同样也可以送给美丽的北大,就像我和它的这次偶遇一样,美好而短暂: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2016/7/6 2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