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甲课程(一) 思维模型:思维模型有用?无用?
先导课程的目标:教会大家学会如何学习思维模型?如何进行刻意练习?
思维模型:查理·芒格:每个人都需要掌握至少100个思维模型,才能解决生活中80%-90%的问题。
思维模型究竟是什么?
查理·芒格:思维模型是重要学科的重要原理。
思维模型如何与生活结合,解决实际问题?
作用1:帮我们提高做决策的质量和正确率。
因为做决定这个事情,是我们生活中每天每一刻都在做的事情,正所谓生活就是一个又一个决定的延续。买房?创业?
我们很少思考我们做决定的过程是怎么样的。
举个例子:你走在路上,突然有人扇你一巴掌,你怎么办?上去直接干?还是有其他选择?
解析:❤️
心理学家发现,我们在外部刺激和做出反应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刺激行为模式,而是一个ABC模式。A:诱发刺激(Activating events),B:信念反应(Beliefs),C:行动结果(Consequences)
对于同一个刺激A,由于背后的信念B不同,我们会做出不同的行为决策C。
比如,还是打了一个耳光A,
有的人,含泪不哭,因为他的信念B是好汉不吃眼前亏,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换一个人,你打了他一个耳光,结果他产生的C是直接干,因为他的信念是引刀成一块,不负少年头;
还有一种反应,你打了他一个耳光,打在左脸,可是他的反应C是捂住了右脸。因为他的信念是,生活再糟糕也要把它活成喜剧。
结论:所以面对同样的事情,我们会有完全不同的反应。差距在于:我们背后决策的信念。
我们每个人在大脑当中,都由于我们过去的经历、经验,甚至是我们的原生家庭,带给了我们遇到事情会相信,会使用的一些决策的依据。它恰恰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它让我们一旦形成了一个信念以后,就很难改变,正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 笨的定义:在你遇到类似的情况,每次采取相同的行为却还期待产生不同的结果。】
另一方面,双刃剑还又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一旦你做决策的一个依据发生了彻底的变化以后,那证明你的认知升级了。面对同一种情况,你有不同的认知方式了,你做出了完全不同的决策了。所以,我们成长进步的过程,就是用更好的做决策的依据,来替换自己那些有限的经验、过往学习到的那些不太靠谱的决策依据,这个替换就是认知升级。而帮助我们认知升级的决策依据是思维模型。
思维模型是经过了广泛实践、证明可靠的,或者科学研究验证过的,或者是那些不证自明的原理规律,用这些更可靠、更坚实的原理来做决策,那我们决策的质量自然就大不相同,换句话说,我们在做决策的时候,用的套路质量不一样,做出的决策也就自然不一样。
举个例子:
赞扬人的方式FFC思维模型:
F:feeling,描述感受,小姐姐,你的打扮真的让我眼前一亮啊。
F:fact,描述事实,你今天的绿色衣服、围巾与项链特别搭配,简直是一股生机盎然的气息。
C:compare,比较,你是今天嘉宾里面最亮眼的。
学习思维模型的第二个价值:提升创新力。
如何通过学习思维模型来提升创新力?
思维模型是分层次的:
最上面的一个层次是:解决具体问题。如:FFC、SWOT法则、冰山模型、AARRR模型。
中间层次的是:某一学科的原理或者规律。如:精益创业、边际效应、价值投资理念、4P原理。
最底层得是:更抽象的跨学科的原理和规律。如:递弱代偿、机械论、进化论、熵增定律。
可以看到的是,思维模型越往上就越有用,它的工具属性越强,它解决的是某个具体场景的问题。而这个思维越往下,它似乎就越无用,它离具体问题越远,它解释事情的属性更强,它提供的是我们看问题视角的一个方式。
而我们的创新力往往来自于“无用”的思维模型。
为什么我们要去学习那些抽象的、无用的思维模型?这个和我们现在的发展阶段有关系。
大家知道,我们整个国家,从过去一个跟随者逐步转型到一个引领者的角色。过去我们可以按照前人已经探索好的市场、方向,直接跟着做就可以了,我们可以享受到这个增长的红利。可是到了今天,很多领域我们已经是站在最前沿了,前面没有人带路了,我们自己需要去开路。这个时候我们面临的问题就是,怎么样在一个没有路的情况,走出一条创新的路。
怎么走??
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熊彼特说的,“创新来自于哪里,创新是生产要素的重组,生产要素怎么样能重组呢?关键在于我们要重构我们看世界的方式。我们只有掌握了更多,理解世界的方式,更多解释世界的方式,才能够打破我们过去经验世界里各要素的关系,用新的视角来看到各要素之间的关系重组,进而产生创新。”
所以混沌大学一直教我们那些更底层的、更基础的不同的理解世界的这些思维模型和视角,是为了真正帮助我们培养和训练这种创新能力的基石。
结语:
思维模型的作用:
1. 提高我们决策的正确率和质量
2. 训练和培养创新能力
以上就是成甲老师:思维模型先导课(1)的内容。
我是许慧瑶,如果你觉得以上内容对你有帮助的话,请点个❤️支持一下,谢谢!祝你(们)好运。
你,要怎样度过这一生?
有人二十岁已经死了,
有人七十岁还在发现生命的可能,
有人终其一生都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
有人为一件事着迷,简单执着,坚持此生,
忠于自我未必有结果,
但,有天回望过去,
是胸怀壮阔,还是满心懊恼,
取决于我们每一个当下,
愿我(们)能,不负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