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猪草

        那时伙伴成群,父母都种地,很少外出务工的情况,稍微有点经济头脑的,也是偶尔做点牛生意。小孩几岁割猪草、放牛、煮饭,年龄长点的跟着大人下地学着干农活,空闲时候到山里捡柴。农农忙时节,早晨要打早工,晚上打夜工,吃晚饭一般要等到切好草喂好猪后十点开饭。

        忙忙碌碌,但很热闹。出门扛锄头的,背背篓的,拿镰刀的,每个人都有任务。路上碰到发狠的(特勤快的人)地里都跑了几趟了。各自在自己地里默默地劳作,劳累时停下来扶着锄头歇口气,这时眼睛不自觉地环顾,在不规则的几何图形中点缀着三两点人影。阴天才好,凉风嗖嗖,山头的极少的树木,只有老鹰听到人声也飞走了。静静的山野,一家人偶尔搭一两句话,有时也对近旁的万里人吆喝一两句,剩下的就是静静地劳作,偶尔一两声锄头撞击石头的声音。中午人越来越少,有的抽出一个人回去做饭,过不多久就听到路边有人喊吃饭了。但地里人还不想离开,总是要把收尾工作做好。

        村里的小伙子正是出力的年纪,大路边光着胳膊,鼓足可劲儿,挑着大大的粪桶放着小跑,扁担有节奏地摇晃,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碰到其他小伙子就在心里较着劲儿似的,说话都有种冲劲儿;碰到年龄小点的就吆喝着鼓励:“干起!干起!”

        小孩子们就有趣了。几个人背起背篓出门,大哥哥大姊姊有见识,知道哪里草多草嫩,跟着走没错。到了一个地点,放下背篓开干。有时候钻进庄稼地里,正割得起劲时地主人“千里眼”瞄见了响动,很远就一顿骂,吓得几个贼似的逃窜。背篓要装满时,大家就停下来找个平地。找三根一尺来长的木棍头搭在一起,脚摆成三角形斜着支撑地面。远处画一条线,伙伴们拿着自己的镰刀站在线外,远远地向木叉掷去,谁打着了,其他小伙伴一起割一把猪草放进他背篓里。游戏玩到最后谁的背篓没满,大家一起帮助,最终一起满载而归。

        钻到人家地里割猪草,口渴了还要摘两个黄瓜吃。记得一次,几个伙伴钻进一户人家的黄瓜地里,看着肥滚滚的大黄瓜起了歹心,一人抱一个装在背篓底下。虽然知道回去要被父母说,但也似乎揣度到父母不敢伸张,于是满心欢喜地背着松松的一背篓猪草回家蒙混过关了。

        遇到大热天,背篓歇在一边,几个脱成光溜溜跳进山坑洗一个痛快澡。小小的山坑,小朋友们练习高台跳水,扎猛子,踩水......水性好的,山坑两头一个猛子一个来回。不会水的,就在岸边扶着石阶打水蹦,慢慢就跟着学会游泳了。更精彩的,到人家地里摘一个南瓜,扔到水里一起抢瓜。多远就能听到山坑里伙伴们的蹦水声、叫喊声,让宁静的山村充满生气。

        割满草回家,村里有个公房,拆去了墙壁,只剩下木架子和瓦顶,那是孩子们的乐园。跳步、抓特务、逮猫猫、滚铁环、搧纸......男孩子还爬到横梁上——走横梁,试胆量。玩得天黑尽,越玩越起劲,父母喊了一遍遍还不想回家。

      ......

        那时候的童年玩具少,没有电视、手机,但总感觉玩不够,快乐无穷。至今忆起,一个个生气活泼的少年形象仍活脱脱在眼前、在耳畔。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太阳还顶在头上,母亲便在屋外大喊:“阿君,快点背上背篓去割点猪草回来,听人说一会要下雨了。” 母亲是个大嗓门,声音...
    紫罗兰原创馆阅读 1,910评论 0 3
  • 猪年来了,自然就想起了儿时割猪草那些事。 凡是有点岁数的农村人,应该都有割猪草的经历。割猪草干什么呢?就是喂猪儿。...
    补圆的月亮AOE阅读 312评论 0 1
  • 阿娇家养了四五头大大小小的猪,年底挑最肥最大的那头杀来过年,吃剩下的猪肉全码上盐挂在炕上用烧柏树叶烟雾薰一两月后吃...
    盆花椒阅读 1,050评论 11 7
  • 提着篮子,去觅猪草,其实是去寻找童年的足迹。 一串串银铃般的笑声飘上心头,一阵阵婉转的歌声涌在喉间...
    花丛懒回顾阅读 293评论 0 2
  • 八十年代,农村刚刚实行联产责任承包制,分田到户后百姓的生产生活积极性非常高,家家户户都有养猪,少则三五头,多则七八...
    塞外渝家阅读 2,102评论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