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曾听说邻村有一户人家的家里有一个香炉,因为很陈旧被随意地塞在供桌下面,落满了灰尘。有一天一个风水先生来到了他家,东张西望一番之后声称那个香炉是不祥之物,应该扔得远远的。这家人信以为真,将香炉交给了“先生”,千叮咛万嘱咐拜托他带到远处去丢掉。后来,有认识那位风水先生的人辗转地听说他带走的不祥之物其实是一只乌金香炉,所谓的看风水其实是为了在不识货的老百姓那里淘古董。
那个香炉不是它原来的主人眼里的香炉,我们眼里的自己也常常不是真实的自己。我们自认为的自己是一个自我建构的结果,当我们认为自己是一块废铁制品的时候,就算是一块乌金也会被贱卖。
我们班经常考试倒数的那个男孩在今天的古诗词朗诵比赛中担任领读,和另一个男生一起带领我们班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他以前从来没有当过领读者或领唱者。
正式比赛的前两天,他还在和语文老师说:我怕我不行。老师说:试试吧,你读得很好。我们的想法是,既然选了他,哪怕他真的不行,我们也要坚持用他,给他一个尝试的机会。
从舞台上下来之后,他对我说:I want to try again.第二名的成绩他不满意,因为现在的他觉得自己可以更好。
他的数学老师说:他读得那么好,他真让我刮目相看。当我站在讲台上转述了这句话的时候,同学们笑着说:我们数学老师早就告诉我们这句话了,但是不让告诉他,怕他骄傲。他坐在座位上,表现得有些激动。我说:不怕,他知道自己能行就是最好的结果。他看着我,欲言又止,眼圈有点泛红。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一个人认为自己是什么样,远比真实的自己更为重要。” 很多时候我们对自我的认知都在限制着我们,像一个茧壳。一次成功的经历也许就是一把剪刀,能让一个人突破茧的束缚,重新认识自己,重新建构自我。